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同是洗雪国耻,为何汉朝用了七十年,唐朝只要三年?_国耻

2020-01-17 00:09:23 历史故事 东东谈历史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同是洗雪国耻,为何汉朝用了七十年,唐朝只要三年?

一:大唐雪耻更痛快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两个威名远播世界王朝,汉唐两大王朝一桩“同命”的大事:雪耻。

比如西汉开国时,汉高祖刘邦就差点在白登山被匈奴包饺子。后来虽然惊险脱困,却也迫于贫弱国力,咬牙定下和亲策略,靠着送公主钱财,勉强跟匈奴维持和平。直到憋气准备了七十年后,才终于在汉武帝年间再度亮剑。然后数十年追亡逐北,历经几代帝王苦战,终于杀得匈奴逃的逃降的降,打出汉朝赫赫天威。

相比之下,大唐王朝的雪耻,却是痛快的多。虽然开国战争时,就被东突厥各种欺负,唐高祖李渊也被一度向东突厥称臣,比汉朝和亲还要屈辱。建国后也是动不动挨揍,甚至唐太宗李世民龙椅还没坐热,东突厥二十万大军就杀到长安城外渭水边上,唐太宗忍痛咬牙砸钱,才算“喂”的这群强敌满意而归。但大唐“憋气”了才三年,就在贞观三年(629)冬天勇敢亮剑,十万唐军冒雪突击,把骄横的东突厥汗国一击尽灭。昔日耻辱一战洗雪,大唐“天可汗”的国威傲视东方。如此酣畅淋漓的雪耻速度,着实痛快。

那么问题来了,同是大一统王朝,同是开国百废待兴,同是面对北方强敌威胁。为何大唐的雪耻,要比汉朝更为快速迅烈?首先一桩绕不开的原因,就是“运气”。

二:大唐家底更厚实,但东突厥比匈奴更狠

比起汉朝开国时,天下残破到人口凋零,汉高祖出行都凑不齐车马的惨状,同样建立在战乱废墟上的唐朝,家底实在好太多。

开国时的大唐王朝,人口经济损失同样惨重,一直到唐太宗登基时的贞观初年,唐朝的关中与山东地区,依然是连年旱灾霜降。北方大地一度“千里无烟”。但扔下这烂摊的短命隋朝,却也给唐朝留下了一个重要遗产:粮食。哪怕隋末天下四处大乱,隋朝竭尽民力搜刮的粮食,依然装满了从中原到关中的大小仓库。以唐朝名臣马周的说法,隋朝西京府库的存粮,一直供唐朝用到贞观年间。这份家底,确实比穷到家的汉初厚实。

而曾经被迫向东突厥称臣,而后又在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的唐高祖李渊,短暂的执政期间,也给唐朝留下了另一个重要家当:水利工程。唐高祖年间,唐朝完成了陕西龙门的黄河水引进工程,山西临汾的高粱堰灌溉工程也快速完成。这些及时竣工的重大工程,确保内忧外患的唐王朝,有了更强的扛风险能力,开始放心的休养生息。

至于冷兵器时代的重要决胜资源战马,唐朝也比汉朝富裕得多,虽然隋末战乱期间,隋朝苦心培育的战马大多散失。但拜隋朝完备的马场建设所赐,唐太宗依然获得了五千匹优良种马,其中两千匹更是当时纵横天下的东突厥马。这些好马全数被唐太宗放牧在陇右马场,而隋朝成熟的马匹饲养制度和畜牧科学,也被唐朝完美继承。

更空前的是,唐朝无孔不入的渗透,也“伸”到了东突厥治下的各部落里,多年的暴虐征战,东突厥各部落怨声载道,大唐的关怀,却是恰到好处来到:东突厥东部的契丹等部落,很快归附了唐朝,东突厥西北部的薛延陀汗国,也绕过大半个草原来到长安朝见,变成大唐册封的“真珠毗伽可汗”。一统草原的东突厥汗国,在大决战开始前,就这么被唐王朝步步为营,瓦解成一盘散沙。

于是,到了贞观三年八月,一直负责对突厥情报的张公瑾,终于为唐太宗发出了振奋的声音:此时大唐出兵,已经有六大必胜理由:突厥可汗暴虐失民心,突利可汗反叛,薛延陀汗国反叛,突厥境内天灾,突厥可汗内部矛盾重重,突厥境内的被掳汉人群起响应,将接应朝廷大军到来。

所有这一切,都随着十万唐军的冒雪出击,一一得到验证,一边是唐军连战连捷,一边是薛延陀等部落纷纷参与,奋起“群殴”突厥。大唐王朝的大国崛起,就以这摧枯拉朽的方式,顺风顺水完成。

恩恩怨怨,历经千年,自然已成过往。但这场三年不晚的精彩雪耻,真正值得铭记的意义,却是格局超远的大国智慧。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唐太宗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