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简单三句话,总结为官为人处世大智慧,影响了无数人_大智慧
2020-06-13 13:32:45 历史故事 苦瓜同文化 °c 繁体
A + A -原标题:曾国藩简单三句话,总结为官为人处世大智慧,影响了无数人
每次看《曾国藩全集》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许从来没有像这样对于一个晚清的大臣无比的崇拜。他不如林则徐那样的轰轰烈烈,甚至在人气上连李鸿章都比不上。但是诸如曹德旺等著名企业家,都在拜读曾国藩的书,他的书被传为经典,对后世为人处世,人生、事业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我总在想,曾国藩抛开大臣身份,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
实际上,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号召者之一,从大局观上就比许多人来的先进。本来在他发起的洋务运动后,清朝在一定程度是是可以中兴的。但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最后中断,无可否认,从结果看他失败了。然而从历史进程看他是成功的,为清朝做出的近代化改革,深受百姓爱戴,君王赏识。
许多人都将他视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每天都渴望自己能成功,而真正实现的人却很少。曾国藩做到了,他是少数几个能在乱世中取得成就的人。曾国藩的辉煌人生中,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他在不断总结中前行,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坦言,他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这三句话。
一、正视并发掘他人的优点,懂得对他人怀感恩之心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大家都不是圣人,难免有被他人看到缺点的时候,如果因此犯错,就会产生厌恶感。
对于自己的错误,总会找到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去原谅;相反,对于他人的错误,总是显得锱铢必较,难以释怀。
这样的人,会把他人想的很狭隘,将自己立于完美境地。对别人的错误都耿耿于怀,何况叫他感恩?
我们都明白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人际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自己对别人的好你时刻记着,而别人对于你的好,却经常忘记。这样,你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糟糕,以至于到最后会发现,没有一个可以真心交谈的朋友。
曾国藩深知这一点。在官场上,李鸿章和左宗棠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所谓冤家见面,分外眼红。李鸿章更是在得宠时候,三番四次想排除异己,陷害曾国藩。但是曾国藩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在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时,李鸿章就向皇帝说,曾国藩的湘军势力太大,不可不防,以免成为第二个洪秀全。
要知道,曾国藩作为作为有功之臣,加上是李鸿章的老师,居然被这样污蔑,可见李鸿章的气量。曾国藩知道后,为了避免猜忌,决定卸任湘军统帅,将军队还给朝廷。在皇帝问他谁可以接班他的班时,曾国藩毫不犹豫说了李鸿章。从结果看,李鸿章是晚晴最后一个能臣,但是我们需要佩服曾国藩的胸怀,他并没有对李鸿章没有报复,而是正视他的优点,让朝廷重用他,不然清朝可能会更早灭亡。
第二、与同伴分享,做一个不吃独食的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多得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成为敌人的。一直以来,利益面前,是考验人性和彼此关系的最好试验品。
都知道,曾国藩作为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力,完全可以得到独一份的恩宠。但是,他在上疏皇帝的奏折中,特别强调了李鸿章,说:没有李鸿章帮助和吸引,自己的湘军再强大也没有办法获胜,大举推荐李鸿章。皇帝也因此才真正意义上对李鸿进行重用。
剿贼有功。多大的功劳,他完全可以傲居朝廷,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何况确实湘军的功劳最大,全部奖赏给自己都未尝不可。但是曾国藩懂得分享,将自己的功劳分给大家,这样就不会因为分配不均匀而有怨恨。维护了国家安定又成就了和谐的关系。这也是为何朝廷里许多人包括满清贵族都敬佩他的原因。
第三、懂得取舍,急流勇退很多人都会有这样感悟,随着自己生意越做越大,就不满足现状。最后因为贪心,导致一败涂地,职场也是如此,总想着再往上爬一点,但是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终其一点,就是不懂得取舍,看不清形势,最后满盘皆输。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的一生官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等等。这些对于一个以少数民族为核心的朝代,汉人可以做到这位置,已经相当了得。权力膨胀,欲望升级都没扰乱曾国藩。
携湘军大败太平天国之势,完全可以耀武扬威,讨要更大的官职,从此开启辉煌人生。但是曾国藩没有,不但没有继续担任湘军统领,还主动归军权于朝廷,自己战战兢兢。实际上,他看懂了人生,也看得懂形势,自己已经是位极人臣,如果再想往上爬,那皇帝就会惧怕,因为他已经功高盖主,这在哪个朝代都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所以曾国藩卸任湘军统领,消除了皇帝的怀疑,才让他得以安享晚年。放弃了巨大的权力,赢回了晚年的逍遥自在。取舍有道,有大智慧。
曾国藩的三句名言,道尽了自己辉煌的一生,看似简单,却饱含智慧,人到中年,若人生还未起色,记住这三句话,读懂它,定能涅槃重生!
作为千古第二完人的曾国藩,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因为他的坚持不懈,高度自律还有宽大的胸怀和高超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