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一个邓艾凭什么灭掉强盛的蜀汉?这四个原因注定蜀汉不得不亡_邓艾
2020-06-14 00:08:15 历史故事 煮酒君 °c 繁体
A + A -原标题:区区一个邓艾凭什么灭掉强盛的蜀汉?这四个原因注定蜀汉不得不亡
就像商朝的覆灭要商纣王来承担最大的罪责一样,败者阵营里能找出一个代表了,胜者阵营里自然亦需要一个。在三国的灭蜀战役中,邓艾就是胜者的一个典型。
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代表当理由,认为蜀汉的覆灭就是由于邓艾的进攻。因为这场覆灭,不仅邓艾出了力,蜀汉自家人也有不少"贡献"。
邓艾本人用兵如神,确实是蜀汉覆灭的直接原因。嘉平元年(249),曹魏的大权落入司马懿手中,邓艾的上司郭淮成为取代夏侯玄的征西将军。邓艾也由此开始与蜀军对阵。
当时郭淮与邓艾面对的,是蜀汉的大将军姜维。在姜维的带领下,蜀军虽被郭淮与邓艾配合着击退过一次,但并未就此放弃逼近陇西。而对于姜维的考量,邓艾摸得是一清二楚。他提前布置好了兵马,不仅没被邓艾杀个措手不及,反倒是避实就虚迅速拿下一城。
可以说,从一开始,姜维就注定了是邓艾这把利刃的刀下亡魂。姜维数次伐魏都对上邓艾,也无一例外地铩羽而归。景元四年(263)邓艾奉命伐蜀,姜维也接连败退。所以好像在邓艾西征的一开始,进入成都就是他确定了的结局。
姜维用兵不当,是蜀汉覆灭的又一直接原因。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论个人能力,姜维在三国豪杰之中并不算差。但他任用贪生怕死的马邈驻守地势险要的江油,重用独断专行的诸葛瞻把守成都的门户绵亭……纵使姜维有三头六臂,也没办法拦住这些不争气的队友拖着蜀汉走向覆灭。
且姜维不仅用人不当,战术也颇有问题。自己对阵的明明是用兵巧妙的邓艾,可姜维却固守常规的策略,意图在剑门关将邓艾拦住。结果邓艾避开姜维大军,抄小道直奔成都而去。等到姜维反应过来,诸葛瞻都已经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因此就直接对阵的蜀汉和曹魏军队而言,蜀汉的灭亡就是姜维领导决战的失败。曹魏大将邓艾比蜀汉大将姜维用兵水平高出一大截,所以邓艾的胜利就看起来较为轻松。
蜀汉地缘政治存在先天不足。在刘备和诸葛亮初见时,他们定下的立国总纲领就是以荆州和益州两地为支撑,两路出兵。可后来刘备得到的,要么是失去了战略要地襄阳的"不完整"的荆州,要么是干脆只有益州。所以在蜀汉想要一统天下而频繁北伐的时候,他们只能做到一路出兵,与当初的纲领相差甚远。
而三国鼎立,曹魏想要一统天下势必也要逐个对蜀汉和东吴动手。蜀汉位于长江上游,东吴位于长江下游。这个地理形势决定了北方来的曹魏要想突破长江这道天险,就只能先对上游下手,再顺势突破长江防线拿下江南。因而在曹魏蓄势待发准备囊括宇内的时候,蜀汉首当其冲。这也不能算是蜀汉一家遇到了意外,而是西南割据政权历来的倒霉。
蜀汉国力衰微,覆灭已然成为定局蜀汉式微这事和邓艾没多少关系,但和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诸葛亮渊源颇深。作为蜀汉核心,诸葛亮在早期是为蜀汉发展国力的好手,为蜀汉能与另外两国鼎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后期,为了完成刘备一统天下的遗愿,诸葛亮数次发动北伐。接连主动出击却也接连失利,让蜀汉迅速从国富民殷的康庄大道走上了下坡路。之后由诸葛亮亲自选出来的姜维也继承了北伐的事业,数次把蜀汉的人力物力送出去"打水漂"。
且蜀汉内部从一开始就因为外来人才与益州本土人才之争而没有过平静。蜀汉以益州为立足点,自然有诸多益州人才加入刘备阵营。
可惜刘备身边环绕的心腹又多是非益州人士,蜀汉也曾打压益州豪强。因而蜀汉内部离心力本就较强。
再加上诸葛亮事无巨细地全面管理,对益州人士持不信任态度,蜀汉的人才便常常发挥受限。久而久之不仅已有人才的质量下降,人才的总数也较曹魏大幅落后。
本来蜀汉的国力在三国中就较弱,之后又走上了下坡路。所以即便景元四年(263)曹魏没有派遣邓艾伐蜀,这样的蜀汉也会在三国斗争之中迅速走向消亡。
不过历史的走向终究是邓艾奉命出兵,姜维节节败退,曹魏大军进入成都,拿到了后主刘禅的玉玺和降表。
邓艾本人也因为这次出征的优秀表现加封太尉,得到"虽白起破疆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的赞誉。
堂堂蜀汉最后给一介武将做嫁衣,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