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杂谈> - 正文

辛弃疾为什么这么有名?

2022-08-03 18:18:33 历史趣闻杂谈 历史问答 °c 繁体
A +  A -

因为他的表里如一,

因为他的文如其人,

因为他的勇敢、豪迈、通透,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论外貌,目光有棱,红颊青眼;

论身材,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论武功,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论豪迈: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论柔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样的辛弃疾,让你如何不爱

作者:Rutian2018(一切因缘,一切是缘,一切随缘,)

赞数:36

 


 

你好,我是凉夜寒塘,历史爱好者,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辛弃疾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入济南,因为宗族人口众多及钱粮缺乏等原因,辛赞未能及时脱身南迁,只得暂时归附金国

为了养活这一大家人,辛赞被迫在金国任职,违心屈身敌国,内心痛苦不堪。加上济南城日益严格的检查,想要逃归南宋几乎成了妄想。此时的辛赞年老体衰,没有机会再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于是,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到了年幼的子孙们身上。

自辛弃疾懂事开始,长辈们就告诉他:“我们是大宋的子民,与金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不要因为现在安逸的生活忘记了国仇家恨!”不仅如此,辛赞常带领子孙们登高,眺望南宋山河,告诉他们那段屈辱的历史。

在祖父的培养教育下,辛弃疾不仅诗文写得好、剑术高超,而且从小就立下了恢复领土、报国雪耻的大志。加上他在金国北地长大,自小目睹汉人被金人奴役欺凌的屈辱,更是让他的性格变得嫉恶如仇,自带一股侠义之气。

公元1161年,金国的完颜亮率兵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但这时中原地区的黎民百姓早就不堪金国的压迫,纷纷起义。年仅22岁的辛弃疾,也随着这股热潮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2000多人的队伍。后来他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山东势力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并受到耿京的器重。

公元1162年,金国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完颜雍对起义部队采取的是劝降诱降、分化瓦解和调集兵力、严酷镇压相结合的政策。耿京领导的起义军自然成了他们重点镇压的目标。

面对如此形势,辛弃疾力劝耿京前往南宋,以取得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耿京遂派辛弃疾等11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随后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在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的途中,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被金国收买,杀死了耿京,起义军基本已经溃散,一小部分被张安国带走投降了金兵。张安国也成了济州的知州。

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50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到达济州的那晚,张安国正和金国将领在中军帐中喝酒。辛弃疾率众出其不意地闯进有5万金兵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他还向金兵宣称:宋军10万人马即将开到,劝他们赶快投降。军中不少将士都是耿京的旧部下,听辛弃疾这么一说,不少人立马选择投靠他,跟着他南下。张安国后来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的这一次行动在南宋朝廷引起极大震动,不仅军民们非常敬佩,连宋高宗也连声赞叹。

此后,辛弃疾便留在了南方,被朝廷派往江阴做官。江阴虽靠近前线,但在主和派的势力下,辛弃疾的抱负和才能根本无法施展。宋孝宗即位后,重用主战派的张浚,南宋第一次主动出击。但张浚在符离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此后主和派又占了上风。

自1168年起,辛弃疾先后到建康府、滁州等地任职,后来又当过江西、湖南的安抚使,可是主和派盛行,他职位再高也实现不了杀敌报国的志向。他只能花力气整顿地方政府,并创办日后用以北伐的“飞虎军”。但这一举动却又给主和派们抓到了把柄,公元1181年,他被主和派排挤,罢官回江西上饶的带湖闲住。

公元1205年三月,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正当他积极备战时,朝廷却以他所推荐的官员有不法行为而把他连降两级,后来又把他罢了官。公元1207年,宰相韩侂胄在北伐失败后,又召辛弃疾等人去挽救局势。可是辛弃疾已重病在身,于当年九月十日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八岁。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为什么辛弃疾这么受现代人关注?因为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就充满着这种家国情怀和英雄品质,读到这些英雄的故事,我们会感动,会热泪盈眶。也正是因为每一代都有辛弃疾这样的人存在,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漫长岁月而生生不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答题主的疑惑

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关注@凉夜寒塘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作者:环球史观2022(我们逝去的每一分钟都将成为将来的历史)

赞数:23

 


 

就从大家都学过的一首词讲讲辛弃疾吧!

在中学时期我们有学过辛弃疾的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辛弃疾在66岁时写下的,由于当时恰逢韩侂胄准备北伐,当辛弃疾知道这件事后便在京口北固亭写下了这首壮志豪迈的千古名篇。

辛弃疾一生都在为抗金做着准备,他时刻都想着带领军队北上夺回失去的疆土。由于辛弃疾是在北方长大的,他事看着汉人被金人欺负、压迫长大的,目睹着中原大地在金人统治下的满目疮痍,以至于在年轻时带领起义军在北方反抗金人,后来因金国的镇压而逃到了南宋。

虽然辛弃疾逃到了南宋,但他对北伐的想法从来没有停歇,不停的向宋廷提出北伐的策略与建议,可是弱懦的宋廷一直都不采纳的他的建议与看法,反而将辛弃疾派往江南各地做一些与军事无关的吏治之事,这也使得辛弃疾一直郁郁不得志,写下了许多忠贞报国的豪迈词句。

当辛弃疾 在浙东当安抚使时听到了朝廷要北伐消息时,发出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呼声,可见即便是年过花甲,辛弃疾还是不忘北伐报国。

所以辛弃疾备受关注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一方面在于辛弃疾的诗词天赋是不亚于李白杜甫,怎么生在内部“积弱”的宋朝,让他词多以军事报国为主,不能看到他柔情的一面;作为历史上著名的硬核词人,既能执笔慷慨激昂把词写,还能握剑冲锋陷阵把敌杀,谁能不爱呢?

作者:历史百货铺(分享我所知道的历史。)

赞数:70

 


 

辛弃疾是一位南宋的爱国诗人。他文武全才,文能写诗,填词,武能统帅雄兵。一生流传于世的诗,词达六百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旧山河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的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给人印象深刻。代表作《永遇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奋万里如虎。《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此他的词作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作者:心路坦途(感悟生活,分享喜悦)

赞数:4

 


 

辛弃疾之所以受到现代人的关注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抗金将领。他年轻的时候正值金兵南下,在他21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抗金义军,并任掌书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他当年抗击金兵的写照。他不顾自己位卑言轻,多次向皇帝进献抗金谋略,由于和主和派不合而屡遭劾奏,在镇江,绍兴多遭罢免,1207年抱憾病逝!

二,文学地位

辛弃疾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豪放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他将他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与思考深藏在词中,开阔了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以独特的风格被称为“辛词”,成为与宋词中婉约派齐名的词风,供后人瞻仰学习。

辛弃疾胸怀爱国情怀,但又壮志未酬,他在中国词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词是我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

所以说辛弃疾文能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作者:苏北一醉(爱读书,读好书,方能不断充实自己!感悟人生,收获快乐!)

赞数:38

 


 

此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呵!

作者:鲁中居士(喜欢文、史、哲方面的探究)

赞数:1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思考:

第一个层面:辛弃疾的品格,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励志为国建功立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将领;

第二个层面:作品充满正能量,他的词现存600多首,偏偏都是让人充满热血的词作,谁会不喜欢一个品格高尚,作品充满正能量的人;

第三个层面:我们自身的爱国情怀,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国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当兵,但是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这点和辛弃疾不谋而合,可以在辛弃疾身上看到我们自己,可以用他的作品表述我们的爱国情怀。

以上便是莽夫的观点,欢迎大家指正评论。

作者:国服莽夫(一个喜欢读历史的莽夫,一个对历史有不同看法的莽夫。)

赞数:14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千古奇男辛弃疾:文能千古绝唱,武能沙场点兵,力能雪中搏虎,勇能阵中夺将,朋有高才俊士。

文能千古绝唱:与苏轼并称“苏辛”,是中国古代诗词“豪放派”创始人;同时与李清照齐名,并称“二安”,左手婉约,右手豪放,天马行空,切换自如;好比周伯通左右互搏,绝对独树一帜!豪放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诗:《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青玉案·元夕》等等。经典诗文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却道天凉好个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些诗句,偶得一篇即能留名文史,辛弃疾却批量生产,调性多样,简直屌得不成人形。

武能沙场点兵:公元1161年,金国打算攻占杭州消灭南宋,没想到在采石矶被南宋打败。金国占领区趁机纷纷起义,辛弃疾也拉起一支队伍反抗金国统治,转战各地。因为势单力薄,辛弃疾带兵投奔起义军大首领耿京,成为其左膀右臂。其后劝说耿京投奔南宋,获得赵构封赏,自此起义军成为正牌宋军,辛弃疾也成为抗金主要将领之一。按现在的标准来看,辛弃疾绝对属于我军某野战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最低可评为上将军衔。山野布衣,逢乱而起,转战千里,带兵数万,焉能不牛逼?

力能雪中搏虎:虽然诗词冠绝一时,但辛弃疾可不是文弱书生,而是天生彪悍的猛人。史载其“肤硕体胖,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壮健如虎”;有副对联形容他“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负”。体型壮大,目光如炬,面如重枣,鹰视虎步,武艺高强,要是留了胡子或剃了头,不是鲁智深就是张飞。还有记载,辛弃疾在军中追杀叛徒义端和尚,纵马狂追几天几夜,最终手刃敌人;后在军中被称为“上马击贼,下马草檄”,广为流传。名弃疾,果然没病;号稼轩(农事体力活),果然强健。放在现在,也是绝对一流的猛男。

勇能阵前夺将:义军纳入南宋之后,军中大将张安国反叛,勾结金军杀害大帅耿京,成为金国鹰犬被封高官,义军因此土崩瓦解。当时辛弃疾被耿京委派外出,回来后听闻消息悲痛万分,随即率领五十名死士闯入张安国所在的五万金军大营,声言要与张安国商量大事。张安国正与金国将领举杯庆贺,闻听辛弃疾回来就出帐相迎,辛弃疾等人纵马奔去,抓起张安国撂倒马背上,金军目瞪口呆。辛弃疾伺机大喊:“十万宋军即将杀来,义军兄弟快跟我走!”原耿京部将纷纷骚动,聚集而来,众金军目瞪口呆,手足无措,辛弃疾旋即带走义军旧部一万余人,如风归去。如此邪乎,那一刻辛弃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肯定还有耿京附体。五万大军中夺其上将,时年23岁!试问,谁敢?谁能?

朋有高才俊士:朱熹,南宋大儒,无人不知。而朱熹正是辛弃疾的好朋友。淳熙七年(1180),辛弃疾掌管江西,适逢旱灾,辛弃疾发八字赈济榜文:“劫禾者斩,闭粜者配!”朱熹称赞:“此人有才。”十分钦佩。后来两人交往甚密,互为知己,朱熹也成为辛弃疾的智囊。辛弃疾曾作诗赞“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将朱熹称为“帝王师”,可见十分尊敬。朱熹死前被攻击为“伪学魁首”,在朝中失势,去世后无人敢去祭拜,辛弃疾不忘前谊远道而来,留下“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十六字而去。陈亮(字同甫),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著作《中兴五论》名垂千古;而陈亮也正是辛弃疾的好朋友。据说陈亮听闻辛弃疾投奔南宋,慕名前去拜访,就在快到辛弃疾居所的路上,碰到一座小桥。陈亮三次催马过桥,马跃跃欲试退却三次,结果陈亮恼怒,拔剑砍下马头,徒步前往。 辛弃疾在楼上恰好看见,大惊失色,让人前去询问,陈亮却已经进入门来。就此,成为莫逆之交。陈亮也是豪放派诗人,且慷慨激烈,力主抗金,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投,曾交谈十数日,喝酒作诗,纵论天下;后来辛弃疾做《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著名的“梦里挑灯看剑”,可见两人交情之深。陈亮死后,辛弃疾做《祭陈同甫文》,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辛弃疾有这样的高朋俊友,人生何憾?

故此,辛弃疾能文能武,健壮雄伟,勇谋过人,实在是理想中的完美男子。何止是现代人看重辛弃疾,就在当时,辛弃疾也是名士风流,引得不少姑娘纷纷投怀送抱。所以,如果说辛弃疾有毛病的话,也就是艳遇太多。。。

作者:民间奇谭(热爱文学、喜欢电影、熟于地产;真性情,有态度,不发空洞之言)

赞数:242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辛弃疾   宋朝   张安国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