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杂谈> - 正文

辛弃疾军事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如何?

2022-08-03 18:21:40 历史趣闻杂谈 历史问答 °c 繁体
A +  A -

纵观辛幼安一生,其军事才能之体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胆略、用兵。

胆略

关于辛弃疾的胆略过人,其实我想从两方面去说:斩叛徒,南下归国

其实关于这件颇为类似“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故事(当然,没有那么夸张),即使在我自己笔下,都算被写烂了。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塑像,取自网络】

故事大体说的是:辛弃疾奉在金义军首领耿京的命令南下临安,向南宋朝廷奉表归顺。在他完成使命的归途中,听闻耿京被起义军内部的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已落在金军手中。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并不慌乱,而是召集众人商议对策,约集各部突袭金军大营,于混战中生擒此时正在与金将酣饮的叛徒张安国,之后马上率领残部南撤。其速度之快,连金军也来不及做出反应,待到派兵追击时,辛弃疾早已走远。

《宋史》以寥寥数十字带过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场景:“(辛弃疾)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说实话,关于辛弃疾这段诱擒叛徒的事迹,不需要过度艺术加工,就完全堪称传奇了。

当然,在生擒张安国之事前,手刃叛僧义端也是体现辛弃疾武力值的典型事例:

举兵投靠耿京义军的僧人义端与辛弃疾本相谈甚欢,但有一天,义端突然窃取了身任掌书记的辛弃疾的印信逃跑。耿京大怒,准备杀死辛弃疾。辛弃疾请求以三日为限,将义端解决。他在搞清楚了义端“必以虚实奔告金帅”的企图后,驰追义端,将其捕获,斩首带回,交给了耿京。此举使得耿京对这位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愈加另眼相待。

2.与陈亮纵论天下局势

素有燕赵豪杰之气的陈亮,与辛弃疾过往甚密,相谈颇欢。一次,陈亮拜访辛弃疾,二人饮酒畅谈,兴致颇高。辛弃疾压抑于时局,平素就积累了一肚子的才华,这次碰到志同道合的知己来访,大为兴奋,又借助于酒精的催动,他于是一改平日谨言慎行(治政练兵时也不怎么低调)的作风,与陈亮大谈天下局势:

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南宋)之可并北(金朝)者如此,北之可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唐(行在临安府)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

如此大胆,如此酣畅淋漓,以至于陈亮在入夜歇息时仍在思考此事。但他越想,越感觉不对劲,辛弃疾一向沉稳寡言,今天放言大谈,待到第二天清晨酒醒后,必将杀自己以灭口。计算后果完毕,陈亮当即动身离开。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敢以借钱十万缗为由,来试探辛弃疾的口风。

用兵

辛弃疾不仅胆略过人,还擅长训卒用兵:

知滁州时,辛弃疾招抚流亡,勤练民兵;

以提点江西刑狱出征,诱降被称为“剧盗”的茶商赖文政,成功平定了这一扰乱南宋地方的事变;

任湖南安抚使时,“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而在军事上,辛弃疾最为人称道的,除平定赖文政起事外,就是创设飞虎军了。他在湖南任内,发现不但“官逼民反”,而且每次调用兵力,都极其不便。鉴于频频发生小股民变的现状仍无法改变,辛弃疾退而求其次,希望依照广东(摧锋军)、荆南(神劲军)、福建(左翼军)等地的例子,“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

这支专属于湖南帅臣调度的军队,除去危急时充当“灭火员”的工作外,平日里也有威压各族百姓,使得部分煽动者不敢轻易举事,“望风慑服”。

辛弃疾在建议得到宋孝宗许可后,马上改建营寨,召集军队,购置马匹,然而,来自文臣的不满,使得建军一事充满不确定因素。辛弃疾力排万难,筹集经费,甚至在弹劾者请到了御前金字牌来阻扰时,敢于不顾诏命,在一个月内建成了飞虎营栅,宋孝宗在得知本末后,也释然同意。

这支两千五百人的精锐部队,一旦成立,“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在辛弃疾离开之后,荆南府甚至想借用飞虎军,宰相周必大认为飞虎军弹压湘湖,责任重大,竟不准外借,可见飞虎军之成功。这一切的功劳,都应该归于辛弃疾一身。

作者:浔阳咸鱼(写点三国正史脑洞故事,首先,故事很正经。)

赞数:503

 


 

辛弃疾的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但和中兴四将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军事著作《美芹十论》和《九议》,条陈攻守之策,足见有军事才能。“中兴四将”指的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辛弃疾虽然有“词中之龙”的称谓,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弱书生,通过其作的一首词和一件事窥测这位文人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军旅题材的词句,最直观反馈词人确是沙场之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辛词,我们看到了爱国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通过回忆早年抗金部队的豪迈阵容和沙场生涯,也可以看出非亲身经历,不会写得如此真实贴切,可以看出词人的军事才干。

起义反金,早年成名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进行南攻,此刻北方后方的汉人,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领导两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金人内部矛盾,金主为部下所杀。金军北退,辛弃疾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得知,耿京被叛徒杀害,义军溃散,便率领几十人袭击了几万人的敌营,将叛徒擒拿送至建康给南宋朝廷处决。由此可见辛弃疾不仅有惊人的胆略,还有很高的军事谋略。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使其名噪一时,被任命为江阴签判,步入仕途。

后续的生涯,起起落落,由于其才干卓越,多次担任地方要员,朝廷对其北进的方略反应冷淡,词人踌躇满志,也未得到施展抱负。临终前,还喊着“杀贼,杀贼”,一生一心收复失地,但未有机会大展拳脚。

中兴四将,时代略早于辛弃疾,南宋初年,领导宋军抵御金兵入侵的得力干将,“中兴十三处战功”多为其所建立。并无辛弃疾的指挥记录。由此,无论从战功战绩,还是封王的等级,均可以看出,辛弃疾的军事才能仍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作者:文第二(撷取历史长河的碎片,认知感悟,品味余香)

赞数:357

 


 

辛弃疾的军事能力不比写诗作词差。

作为一个公元1140年出生的山东人,辛弃疾一出生便是在金的统治之下。

山河破碎风飘絮,目睹了太多金人铁骑蹂躏百姓,年轻的辛弃疾参加了义军。

辛弃疾的祖父虽是金朝官员却始终没有忘记亡国之恨,常常抱着年幼的辛弃疾在城墙之上指点江山。

公元1162年,21岁的辛弃疾带领着2000个兄弟找到了义军领导人耿京,成为了反金的梦想合伙人。

最初吸引耿京的还是辛弃疾的诗词,看小伙子一腔热血还有才华,耿京决定让辛弃疾掌管文书。

上任没有几个月,辛弃疾便碰上了和尚义潜入军队端偷取信印逃跑。两人展开了长达三天的追逐,眼见逃无可逃,义端回头,准备做最后挣扎,只见寒光一闪,义端人头落地。

这是辛弃疾第一次以武力在世人面前亮相,一个剑术不凡的小伙子。

同年,辛弃疾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得到宋高宗的认可,正式步入仕途。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南宋朝廷从上到下,熊了一堆人。

作为南渡而来的将领,辛弃疾不是自己人,被派往了历经战火,荒僻贫困的淮南滁州,因为无油水可捞,还得收拾民生凋敝的烂摊子,大家说这是一条“畏途”。

也正是在这个“边陲之地”,辛弃疾不仅招抚流民,发展生产,而且实行兵民结合的屯田制度,组建起了兵民合一的队伍,使得淮南免受侵略之苦。

宝刀初试,政绩斐然。在之后的湖南任上,非宋皇亲信的辛弃疾为抵御金兵毅然决然决定建立飞虎队。

招兵,买马,建营寨,一切都有条不紊。

就在紧锣密鼓准备时,偏居一隅的皇帝听信谗言,认为辛弃疾趁机敛财,于是下金牌收回成命。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辛弃疾暗暗藏起金牌,转身便命令手下士兵限期营建,如有违迟者斩。尽管正值雨季,可在辛弃疾的事必躬亲下,军事工程如期完成。

之后,弃疾把收支账目详报朝廷, 并将营栅“ 绘图缴进” , 既洗清了 聚敛民财的罪名,也使飞虎军如期建成。

这支险些流产的军队成为了发挥最大战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在与金六次战争的过程中,仅有一次失败。

南宋偏居一隅,时战时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宋君臣认为金人的“地广,财富,士众”,难以对付。

为此,辛弃疾写下著名的《御戎十论》,指出金人这些所谓优势,只不徒有其表: 地广却是由掠夺所得,极易分崩离析; 财富依赖宋朝的岁币与布帛,只能用来赏赐而不能用于战备,何况金人每占领一处地方便搜刮民财, 导致民怨沸腾, 结果必然是“ 财不可得而反丧其资” ; 金人兵马虽众, 但有不少乃汉军,而汉兵都有父母被杀之仇, 田园被夺之恨, 心都向宋离金; 若金人舍近求远,若从万里之外调兵遣将, 则路途遥远, 供给困难, 很难聚集到位,极易溃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南宋朝廷能及时采纳辛弃疾的建议,还我河山的梦想未必不能实现。

可惜,习惯求和的主战派一退再退,使辛弃疾的军事在任职的才华五十年里,始终没能被完全发挥,只好不断写下一首首的豪放诗词圆梦,是南宋时代束缚了这个热血男儿。

作者:我方团队未央

作者:镜鉴青年(朝文社团队旗下自媒体。)

赞数:322

 


 

辛弃疾的军事才能;

应该考试满分,但是他就是没有真正的指挥过一场正规的战争。

辛弃疾孤勇拿叛徒

辛弃疾在南宋是属于“

归正人”的身份,即从金朝统治区跑到宋朝的汉人。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在就跟着

耿京领导的一支起义军,耿京相联络南方的宋朝,就派人南下,但耿京手下人多是粗大汉,字都不认识几个,正巧辛弃疾就在耿京手下当记室,耿京也就让辛弃疾一起跟着去。

别看辛弃疾是一个文士,可自小在祖父的训练下,体格相当健壮,骑射相当精通。辛弃疾就与一众人去了宋朝,宋高宗赵构见这群人来,也就相应的封官——

八品的承务郎。

可见宋高宗对辛弃疾并不十分看重,或者是因为”归正人“太多,宋高宗实在管不过来。尔后就是辛弃疾的上级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了,并投降金朝。

如果,按照常理,辛弃疾既然已到了宋朝,也就没必要回去了。而辛弃疾能主动回去,并参加擒杀张国安的行动,可见辛弃疾内心是有

孤勇的成分。

关于辛弃疾擒杀张国安的行动,后世学者大多数倾向是由辛弃疾动手。原因是辛弃疾虽身手不错,但主要是文职身份,又与张安国较为熟悉,因而对他没有那么重的戒心;且当时张安国正和金将在自己军帐中酣饮,其旁亲兵环卫,故有些托大,而令辛弃疾等得手。

组建“飞虎军”

淳熙二年(1175),茶商赖文政在湖北起事,官军屡次围剿这支叛军,都被逃过。同年六月,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提点刑狱,节制各路兵马,督捕茶商军。辛弃疾到任后,选将任能,将朝廷耗时半年,用了近一万人的军队都没摆平的茶商军,直接剿灭。初步让世人知道他的军事才能。

另外,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帅湖南时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取名“

飞虎军”。这支军队不是正规部队,而是只用于防备溪峒蛮獠和剿灭盗贼,规模不到三千,但因为辛弃疾值舍得用钱在这支军队上,这支“飞虎军”战斗有点强,金朝对这支小规模军队的评价是“

北虏颇知畏惮,号虎儿军”。

辛弃疾能成功组建这支军队,一是因为宋孝宗的支持,二是因为规模相当小,没有引起文臣们的大规模弹劾。

实际上,辛弃疾左支右绌找钱组建这支军队,宰相范成大就极力阻拦。要不是宋孝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辛弃疾很有可能直接进监狱。

史上的辛弃疾除了干这二件与军事有关的事件外,是没有亲自带兵上战场的。所以就像开头所说的,辛弃疾是理论满分,但就是没有实践过。

作者:历史长河边的磨坊(历史文化领域的发烧友,不务正业中。欢迎大家私信关注)

赞数:71

 


 

辛弃疾自幼习武,有胆有识,智慧过人,英勇可嘉!

先看洪迈《文敏公集》卷六〈稼轩记〉记载: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

从记载中可见,辛弃疾率领50个骑士,从金兵营帐中抓叛徒张安国,足见辛弃疾的军事才能,他有个人的勇武、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智慧,对各种条件应用也出神入化。

《宋史》本传称其: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签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辛弃疾本是北方人,家中有人在金做。辛弃疾起义初被耿京任命为义军「掌书记」,掌管全军的书檄文告类工作, 千里擒杀叛徒义端和尚;南下面见高宗赵构,陈明归顺之意;获朝廷正式任命,一时无两;五十铁骑直捣济州,捆缚叛徒张安国。可见辛弃疾在投奔南宋任职以前, 在军事上表现的非常的突出,称他为军事天才也不过分。从他的诗词中也可见一斑: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在南宋任职的时候,因为南宋皇帝没有抗金的意志,主降派占主导地位,辛弃疾写了很多北伐的建议书,但却不被朝廷所重视,只是安排他一些清闲的职位,这让他满腔热血却得不到施展!

辛弃疾南归后,不断地改官调任,奔于仕途。期间也赋闲了一段时间。其实他已经知道一个事实,也知道了自己的后半生:我知道自己有一个毕生理想——抗金复国;我也知道此壮志(由于诸多原因)今生无望;只能眼看春花秋叶;眼看自己渐渐老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时,我为不能抗金复国而愁,现在,知道壮志不能酬,我只能欲说还休,低声唱道天凉好个秋!

公元1207年辛弃疾郁郁而终,临终前依旧喊着“杀贼”!可惜可叹!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因为南宋朝廷懦弱,终身没有在军事上面有大的建树,可悲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不过,辛弃疾的词也让他流芳百世!

作者:天凉好个秋200856261

赞数:9

 


 

辛弃疾

宋,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一年之辛弃疾聚至二千人,始行抵抗金。后会之由耿京主之一支势者义师将,将两军并,辛幼安在内为掌师。后金人内隙起,亮以前为其部下所害,辛弃疾见之会。其不疑之说也耿京,愿下与朝廷共。甚至以保之者顺利,辛弃疾亲冒危南与南朝通。 但惜乎,俟其将一切为号还日,见义军为张安国剿,被贼杀耿京,起义军散。辛弃疾闻之,极为愤怒,当时就将五十余人之随扈袭有万人之敌营。 五十余人谓上万人,此事在今日视实太过莽。然辛幼安独则行矣,要之,人犹成也。以弱力,将叛者自万军中擒出,仍解回了南方,交与宋朝。 此儿能说辛幼安勇壮,然同者亦不可忽之于其所施之方略。若曰辛幼安诚有以一敌万之有备者,其不可者。辛弃疾成,不离其一番谋。 《破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所炙,五十弦翻塞声。沙场秋点兵。马为之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而君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比于文人虽作之以战斗为大略之词,而其实并未会过兵耳,辛弃疾为实在之经血与火洗礼之人。能作如此才而壮之句,不能易其身之可。 于辛幼安之识,多时我知者皆其壮,其凉,及其内壮志其重也,而忽于辛幼安亦有笑也。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儿赖,溪头卧剥蓬。”。”此词不壮之观,未抒壮也,然而使人见之溪上草茵茵,一栋茅矗,大二小儿中儿而卧剥莲蓬之象,浓浓的生活气扑面来。从此词吾见辛幼安谓生之爱矣,谓静生之叹。

作者:默凡(自由作者,《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爱好者)

赞数:46

 


 

稼轩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人,历史人物之一,用一句话评价就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幼安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但跌的多,起的少,年轻时便跟随起义军,为起义军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二十多岁跟随耿京,半路劫杀叛徒义端和尚,在大哥被张安国出卖后,自己带领五十人敢死队,杀入五万人的金军大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活捉叛贼张安国,而后又策反金军一万多人,没有胆略,没有智慧,没有勇气,这是万万难以完成的,这也是辛弃疾最辉煌的时刻,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远也难以忘怀。“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南归后,由于南宋对金政策,和对南归人的不信任,导致一生一直是在被贬中度过,只有短暂的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时候,然而就是这短暂的时光,平茶寇,建飞虎军,每掌一地之军队,都训练的比较好,又上书《美芹十论》《九议》等战略性文章,针对与金国优劣势,而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策论,可惜朝廷不采纳,一生积极为北伐做一切准备。这么一个文武全才,可惜硬生生的被闲置近四十年,闲置能干什么,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与不满。辛弃疾还预言了金国被蒙古灭亡,而宋朝也要开始危机,灭亡,可见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眼光。大诗人陆游也不平,评价稼轩“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亚流”。而后期朝廷在其六十多岁时想启用,就在途中,去世。大喊“杀贼,杀贼,杀贼”而死。

假使稼轩生于汉高祖,光武时,万户侯何足道哉。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历史只留下了一个诗词被传颂千古,郁郁不得志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作者:稼轩与词(如果你想,流星也可以永恒)

赞数:72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辛弃疾   宋朝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