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满纳战役:一场中国远征军从未实践过的会战_缅甸
2020-05-18 19:52:41 历史战争 怎陽 °c 繁体
A + A -平满纳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于平满纳的一次会战,参战国有中国、英国和日本。
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3月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但自身伤亡也达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并且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以东突围。3月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个空城。 于是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军队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凌晨,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计划一:3月30日深夜,史迪威对于我向他讲述“将相和”这个中国历史故事的良苦用心,虽然已表示理解,并嘱我放心他同杜聿明的私人关系会和好如初的。可是,不曾料想31日他到重庆向汇报时,却仍然告了杜聿明的“御状”,他指控杜聿明和都蔑视他的权威,不听他的命令,遂导致“同古攻势”夭折,缅甸战局开始逆转。他提出来,请蒋介石处分杜廖二人。他同时向蒋介石表示:他决定辞职,不回缅甸。请蒋介石另选能员干将前往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消灭日寇。这使蒋介石甚感诧异,竟默然无语。沉思片刻后,才微笑地慰勉史迪威。问史迪威在缅甸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以致他这位素以精明干练、坚强勇敢著称于世的杰出将领,忽然要从火热的战线退下来,此举太令人费解了,也有悖他这位真正勇士的盛誉。
蒋介石向史迪威指出:“保住缅甸,在缅甸打败日军,这不但对中国至关重要,而且对美国、对英国、对世界反法西斯各盟国也都非常重要。所以,总统选派你史将军来中国当我的参谋长,并希望我给予你赴缅甸指挥一支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机会。与此同时,首相则选派亚历山大将军出任缅甸英军总司令;而中国已派出精锐的第5、第6两军入缅援英。这些事实,充分表明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和我本人都非常重视缅甸的安全”。蒋介石又说:“由你指挥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虽然是你自己的强烈愿望并主动向我提出这项请求,但是,这也正是罗斯福总统和我的意旨。而且我还要向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提出:由你统一指挥在缅甸的全部中英军队。希望你以的大局为重,放弃去意,重返缅甸,担负起指挥中英联军打败侵缅日军为盟军争光的光荣使命,实现扭转盟军对日作战全盘颓势和振作盟国民心士气的战略目标。
以将军的忠勇睿智,必定能够圆满达成盟国领袖之重托和我之厚望。” 史迪威听后表示:衷心感谢蒋委员长对他的任,将竭诚尽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争取最后胜利。至于他是否仍要辞职或者愿意重返缅甸战斗岗位,他却只字未提,蒋介石也没有深问。就让他去会见。宋美龄对史迪威先夸赞了一番,又慰勉有加,鼓励史迪威失去北非战场美军指挥权的损失,在缅甸战场弥补回来。敦促他返回缅甸战斗岗位,不要放弃。宋美龄的话说到了史迪威的心坎上,使他很受鼓舞和发。促使史迪威接受了宋美龄的劝告,毅然决定“回到缅甸战场,和我的孩子们去痛打日本鬼子,把他们撕成碎块。”其实,史迪威的本意并不是一定要想放弃缅甸战争的指挥权,而是嫌蒋介石给予自己的权力有限,没有给予他升迁军官、奖惩军官和执行军纪军法的实际权力。尽管蒋介石严令杜聿明等中国远征军指挥官要“绝对服从史参谋长”,但实际上杜聿明却没有完全听命于自己。所以,他要向蒋介石索取作为中国远征帅应有的全部实权,让在缅甸的全部中国远征军官兵完全听从他的指挥,而无人敢于违抗他的意旨。
计划二:史迪威的政治顾问戴维斯和谢伟思二人便向他献策,要史迪威采取“以退为进”策略,先向蒋介石撂挑子,明确提出辞职要求。估计蒋介石必然会多方慰留他,劝其重返缅甸,等到蒋介石再三地来说服他时,便乘机提出“索权”的要求。史迪威就是按照戴维斯、谢伟思为他设计这套路数行事的。结果,蒋介石果然上套了。他决定改组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另行选派以“儒将”著称,性情温和、待人诚恳谦和、善于团结他人的抗日名将、在军中威望正隆的罗卓英上将,接替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受史迪威的指挥,作为史迪威的执行官,统帅全部中国远征军作战。杜聿明仍以副长官名义兼第5军军长。并规定现在腊戍的军委会驻缅参谋团长林尉中将作为史迪威的幕僚长,协助史迪威策划缅甸作战事宜。
此时,杜聿明策定的《平满纳会战计划》,已经参谋团审核认可,报送给了蒋介石,并递交罗卓英过目。罗卓英仔细审阅后,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因他对缅甸的情况了解不多,认为应该到缅甸后先行考察,摸清情况后,同杜聿明、甘丽初以及林蔚团长、史迪威参谋长仔细研究后,才能最后定案。蒋介石同意罗卓英的见解,遂嘱他迅速组建司令部,准备会见史迪威后,定于4月5日随蒋介石飞赴缅甸。 4月4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重庆黄山官邸同时召见史迪威和罗卓英,在座的有商震和军令部长徐永昌,向他们宣告前述的改组中国远征军由罗卓英任司令长官受史迪威指挥,授予史迪威统帅全权的决定。并将罗卓英介绍与史迪威相识。随即叫侍卫官杨凤藻将参谋团报来、 经罗卓英认可、由杜聿明策定的《平满纳会战计划》交史迪威审阅,并征询他的意见。 史迪威仔细看完这份《平满纳会战计划》的要旨后,心头倏地一亮,再次感到杜聿明的战术思想又同自己的想法了。使他在大局面前冰释了原来因杜聿明独自决定放弃同古,令其一直耿耿于怀的愤懑情绪,心中重又对杜聿明充满了好感。他便主动向蒋介石表示,愿意重返缅甸继续战斗。也不再提及处分杜、廖二人的事,只提出要蒋介石明确他在缅甸的权责,并昭示全体官兵。蒋欣然允诺。便决定于4月5日,偕宋美龄在商震、史迪威、罗卓英、俞飞鹏等陪同下前往缅甸,部署平满纳会战。罗卓英司令部的随从官兵和警通勤务部队将乘另外的飞机,随同赴缅甸。
计划三:从3月31日史迪威离缅赴渝,到4月6日他返回梅苗这7天中,缅甸战场态势发生了如下变化: (1)早在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时,日本南方军司令部已令第15军应不待第18、56两师团到来,即以33、55师团分别先行攻占同古、卑谬,然后举4个师团进行“曼德勒会战”,期于5月内占领全缅甸,进出怒江和亲敦江。当派第5飞行集团长小烟英良中将,指挥第4、7、10、12四个飞行团(各种作战飞机400多架)支援第15军作战。于3月21、22两天连续空袭马圭(Magwav)、勃生(Pathein)英国2个主要空军基地,使罗奥将军的英国空军几遭,缅甸的制空权完全落入日军手中,从此英军飞机在缅甸上空绝迹。
只有美国空军志愿队还不断地出动飞机攻击日军,屡屡获胜,使日军飞机和地面部队经常受到重大损失。 (2)3月28日,日军第56师团附汽车450辆、重炮1个联队、坦克、装甲车各1个大队赶到同古猛攻我200师,于30日占领同古。即于4月1日派出先遣队(由搜索联队配属2个步兵中队、野炮、工兵、汽车各1个中队、汽车45辆编成)向突击,4月5日占领该地,进抵南麦黑。同时派第113联队第2大队为左侧支队,经里克左、雅多向保拉克北方迂回。师团主力则随其先遣队跟进,意在夺取乐可,再向腊戍奔袭。日军第15军曾打算派空降部队袭取腊戍,但未实施。
(3)3月29日及夜间,日军第55师团在克永冈、康道、克拉格一带遭到我新22师反复地猛烈进攻,敌仍拼命顽抗,双方形成胶着对峙状态。至4月3日,敌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亲率第18师团先头部队,来到同古,部署“曼德勒会战”,当下决定:以56师团经乐可、雷列姆奔袭腊戍,切断中国军队回国的退路,尔后向怒江推进;以第18、55两师团沿仰光至曼德勒铁路东西两侧直趋曼德勒,与沿伊洛瓦底江向曼德勒北方迂回之第33师团相配合,包围中英联军主力于曼德勒附近歼灭之;第33师团直取仁安羌,尔后向曼德勒北方迂回,配合第18、55两师团围歼联军主力后向亲敦江进出[笔者注:4月10日,新22师65团邓军林部在司瓦(Swa)地区与敌18、55两师团各一部激战一周,缴获日15军《曼德勒会战计划》及作战地图,其要旨如上所述]。我新22师从3月29日至4月16日,在南阳车站至司瓦百余公里地域里以9000余众,同敌18、55两个师团数万人鏖战18天,至16日仍将该敌阻止在扼拉以南地区,达成了掩护我主力在平满纳集结准备大举反击敌军的战略任务,共歼敌原田大佐以下48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堪称逐次抵抗作战的范例。 (4)在西线的日军第33师团,于3月25日攻占礼勃坦(该地是通往阿兰谬、马圭(Magway)和勃生、若开的交通枢纽)后,一路穷追猛打,4月1日占领卑谬,5日占领阿兰谬,10天之内推进260多公里,俘英军3000多人,坦克22辆、装甲车36辆、大炮35门、机枪53挺、汽车163辆,英军还伤亡600多人。这是英军自2月23日遭西当河失败后的又一次重大挫折。4月6日,英缅军部退到马圭,英缅1师退到明拉(Mingrin)、米昌耶(Migyaungye)、新榜卫(Sinbaugwe)一带,英17师及装7旅退到萨斯瓦、东敦枝、科可工(Kokkogon)地区。
会战溃败:
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军队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