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战争> - 正文

府院之争名词解释,府院之争本质

2020-12-08 09:35:20 历史战争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府院之争中的“府”指的是总统府,“院”指的是国务院,而府院之争指的是总统与总理之间的争执。北洋时的府院之争共两次,一次是黎元洪与段祺瑞,一次是冯国璋与段祺瑞,两次的争执,段祺瑞都在其中。北洋政府有一种奇怪的制度构成,没有绝对的主导核心,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后来经常被世人戏谑的府院之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之后,孙中山以大总统的职位作为交换,使得北洋首领袁世凯促成了清帝的逊位。

然而对于实力雄厚的袁世凯,革命党人非常不放心,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总统之权,孙中山等革命派在最后关头弄出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按临时约法的相关规定,大总统一下子变成了礼仪性的元首,总理成为了新的首脑,拥有内阁成员的提名权,大总统提出的所有法案与命令,都要得到总理的签署才能生效施行。

另外,总理以至于还可以直接干涉各部的部长下达命令,一旦认为将要发生的事情有碍国政,可直接中止。

如此,总理就成为了大总统之下的第一人,甚至可以说没有总理的配合,大总统都无法单独主持大事,这倒是与如今的印度、新加坡、德国等相似,总统只是礼仪性的,总理才是真正的当家管事的人。

很显然,孙中山的这个决定就是为了限制袁世凯,因人设法,然而这种不伦不类的做法最终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性。

中国施行了数千年帝制度,民国的宪法本就是以美国宪法作为蓝本的,总统就是原始框架的最高决策者,议会等虽然对其有所限制约束,但二者并非完全对立。

临时约法这一套,把欧洲当时普遍实行的那种模式塞了进去,总理相当于另一个总统,但他又没有法律层面上的同等地位,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二虎相争不能容,引起对立撕扯。

当时国会中的议员,其实也并不是地方上的民众选出来的,甚至与地方民众没什么交集,地方上的权柄也都掌握在军阀的手里,一旦他们夺了大权,就能推举一个木偶作为大总统,实权依旧在总理派系之人的手中,总统府与国务院发生了争执,那么整体的运作就会崩解。

袁世凯在世时,能完全掌握住总理与国务院,当时的府院意见都保持一致,然而袁世凯一死,所有的问题就立刻显示了出来,最终也就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与实力强悍的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之间意见不和,由此引发了第一次的府院之争。

黎元洪做大总统的时候,段祺瑞成为总理,而段祺瑞实力雄厚且为人专横,与黎元洪之间的矛盾愈发深刻尖锐,也难以调和。

而且另一方面,段祺瑞作为皖系军阀,向来都以袁世凯嫡系继承人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才是北洋之首,非常看不起黎元洪。

他的心腹徐树铮,在让黎元洪签署法案的时候,黎元洪想要看一下内容,徐树铮竟然用手按住文件道:“段总理已经看过,您只要签个字就行了。”

徐树铮与内务总长发生龃龉,段祺瑞直接将后者解除职务,而由于更替内阁成员的命令要大总统盖印才能生效,黎元洪趁机反击,他迟迟不肯盖印,使得段祺瑞又进行反击,最终元老徐世昌亲自出面,让内务总长与徐树铮一起辞职,双方各让一步。

一战时,段祺瑞觉得北洋军是按照德意志的形式建立,因此反对加入协约国阵营,甚至战争初期,他认为德军战无不胜,觉得德国最终一定能取胜。

直到1917年德国败局已定,段祺瑞才突然转身变成了主战派,非常尴尬的派人参战。

事实上,当时的段祺瑞派人参战,还是想要让自己的皖系军阀获取好处。

段祺瑞主张派人参加一战,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盟友贷款,用贷款来强化自己的皖系军阀实力,从而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所谓的参战军,其实根本没有涉足到欧洲战场,只不过是有大量的民工前去欧洲前线做苦力。

对于段祺瑞的想法,黎元洪自然是不想看到的。

原本在战争初期,黎元洪就主张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宣战,可到了1917年,黎元洪却又变成了和平主义者,拒绝对德宣战。

总统府与国务院就是唱反调,完全都不顾自己原本心里是怎么想的,国会里的人,也被撕裂成了总统派与总理派。

段祺瑞原本就是武将出身,对于这种旷日持久的口水仗非常不耐烦,直接出动了军队包围了国会,甚至殴打恐吓议员,想让对德宣战的提案强行通过,他还带着阁员去请大总统盖印,结果黎元洪不断拖延,就是不肯。

段祺瑞愤怒之下提出辞职搬去天津,想要借此对黎元洪施压,而黎元洪搬出了北洋元老冯国璋出面调停,段祺瑞收回了成命。

至于国会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让步,虽然还是没有正式通过对德宣战的提案,却通过了与德国断交的提案。

段祺瑞不肯罢休,为了继续施压,他召来了各地的督军,想要用军阀的力量威胁议员,而大多数的国会议员无奈之下,直接辞职走人,使得内阁也因此缺人,宣战提案还是被搁置。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段祺瑞与日本内阁签订的秘密借款内容被抖露了出来,段祺瑞竟然私自将大量铁路、森林等权益交给了日本,以此换取日本大笔贷款。

黎元洪拿住机会,直接下令解除段祺瑞的职务。可这个时候又出了问题,因为大总统并没有权力直接解除总理的职务。

然而,段祺瑞以此为契机,前去天津组建军务总参谋处,想要另行成立临时政府。

但这个时候,再生变数,张勋突然又出现,很多前朝遗老与其他人都希望张勋去调停,而他表示如若要自己出面,黎元洪就必须解散国会。

而张勋想的是却是另一件事情,等到黎元洪就范之时,张勋就能够趁势废了北洋而扶持溥仪重新登基,著名的张勋复辟,就是因此酿成。

张勋复辟后,受到了皖系军阀的猛烈进攻,没多久这场闹剧就被段祺瑞给结果了,而凭借此功劳,段祺瑞获得了府院之争的最终胜利,黎元洪被迫辞职,由冯国璋继任,国会通过了对德国的宣战提案,正式加入了一战。

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首领,与段祺瑞本就不合,加上府院之争的影响,两人成为“搭档”之后再次引发府院之争。

参加一战之后,段祺瑞借助获取的大量贷款,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想要借此消灭其他,而直系军阀出身的冯国璋主张以和平方式结束纷争。

与此同时,冯国璋也是想保留各地的军阀,借此牵制强悍的皖系军阀势力。

护法战争爆发后,段祺瑞以国府的名义派兵作战,直系军阀的人马拒绝,冯国璋借助这个机会逼段祺瑞离去,由此引发了第二次府院之争。

段祺瑞辞职后,策划北方十省督军联合,攻伐参加护法战争的西南地区的军阀,冯国璋觉得自己在北方站不住了,就想趁着亲自率军进攻的机会,返回当时直系的总部南京,可结果冯国璋在路上被安徽督军倪嗣冲拦住,无奈折返。

最终,无计可施的冯国璋只能低头,将段祺瑞给请了回来继续出任总理,段祺瑞也借自己强悍的武力击溃了护法军,并召开了新一届的国会。

之后,段祺瑞与冯国璋都双双退出,一个不做总统,一个不做总理,让徐世昌出任大总统,持续了很多年的北洋府院之争就此终结。

其实,北洋时代的北洋军阀,之所以能够掌握全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手里有强悍的武力,任何有自我主张的大总统,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由各派军阀之间主导的总理之间的争执之中,而更甚者,一旦总统变成了实际上的军阀首领,那么府院之争就会变成真正的战争。

第一次的府院之争,黎元洪之所以造成了混乱,就是因为黎元洪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力量,所以府院之争也就嘴上吵吵嚷嚷,并没有造成真正的战火。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府院之争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