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战争> - 正文

甲午战争叶志超为什么要逃跑?叶志超逃跑的真相是什么

2020-12-26 10:52:12 历史战争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叶志超确实不该被所有的黑锅,但逃跑的锅只能他去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壤之战溃败是必然的。

这是不是叶志超的问题。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之乱,朝鲜政府向清政府请求援军。

然而,在日军已经大举进入朝鲜的时候,李鸿章等人犹犹豫豫,自知不是日军对手。

等到叶志超率领区区1500人登陆朝鲜牙山以后,援军迟迟不到。

有人攻击叶志超躲在牙山不敢前进,其实却是兵力太少,前进是非常危险的。

这不能说有什么错误。

此时战机已经失去,日军派出了400人的海军陆战队和8000余人的混成旅团,占据汉城至仁川一带。同时日本还派出了8艘军舰,控制了釜山和仁川港,占据战场主动权。

清军才仓促增兵,但局势已经失控,北洋水师也在海上被袭击,海运中断。

此时,聂士成对叶志超说:“海道既梗,牙山绝地,不可守。公州背山面江,势便利,战而胜,可据以待援;不胜,犹得绕道出也。”

客观来说,聂士成的观点是正确的。

日军随后大举进攻,聂士成和叶志超放弃牙山、成欢,退守平壤。

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35营,15000余人;进攻平壤的日军约16000余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

但平壤之战,面对强悍的日军,腐败的清军其实根本就对付不了。

当时叶志超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完全可以派一部防御平壤,主力在朝鲜北部山区,利用优势地形做持久战。

然而,叶志超什么都没做。

果然,平壤之战惨败,左宝贵战死。叶志超在没有足够掩护部队的情况下,下令撤退。

清军立即一窝蜂逃窜,完全失去控制。

平壤之战大部分伤亡,都是在撤退期间被日军追击、拦截的结果,而日军损失轻微,整个战役仅有700人。

而清军撤退期间,就有2000多人阵亡,数百人被俘。

此时,叶志超逃到安州,聂士成认为这里地形险要,山地纵横,而朝鲜老百姓厌恶日本人,可以在这里打持久战。

然而,叶志超已经被吓破了胆,加上他的部队已经混乱,根本不敢留下,连续溃逃数百公里,逃到中国境内。

在撤退的时候,清军由于没有计划,没有补给,沿途强行掠夺朝鲜居民的财物,形同强盗,引起朝鲜人严重不满。

于是,本来朝鲜群众支持清军对付日本人,现在则迅速转为中立。

由此,清军彻底失去朝鲜。

自然,叶志超指挥失利,一味溃逃,是失败的失败。

但这确实符合李鸿章和淮军利益的,只是不符合满清国家利益。

因为如果叶志超的淮军留在朝鲜北部持久战,本身也存在很大风险。在别国打持久战,后勤薄弱,援军不到,面临敌人大举追击,弄不好就是损失惨重。

而淮军是李鸿章说话强硬的本钱,必须保住。

所以,叶志超可能就是执行李鸿章的命令,事后李鸿章也大力保护叶志超。

在撤退期间,李鸿章发电报:“务商饬各统将,赶紧整顿队伍,酌量分期过江,择地扼扎,勿得张皇奔命,一拥而西,致地方惊扰为要”。

可见,李鸿章是让叶志超撤退的。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甲午战争   叶志超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