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四大最神奇战役分别是哪四场?刘琨吹笳退敌是怎么回事?_三国
2020-01-12 10:03:39 历史战争 贊回 °c 繁体
A + A -历史上四大最神奇战役分别是哪四场?刘琨吹笳退敌是怎么回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陨石
西汉末年,篡汉,新朝一系列改革措施,短时间的确利国利民,但触动了贵族权势的利益,很快义军遍地,反声四起。其中,建立玄汉王朝,反抗王莽政权。王莽面对各路义军,虽然节节败退,但是他还有最后一手王牌——四十三万大军。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寻,带着这四十多万大军,浩浩汤汤向着昆阳城进发。
绿林帅与众多将领召开紧急会议,打算逃跑。这时,的开国之君刘秀站了出来,他这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将军,依靠兄长的势力,在义军中立足。王凤等人对刘縯功勋卓著本就颇有妒心,对刘秀更是冷眼相待。本想将刘秀轰出门外,但面对城外连绵不绝的新朝大军,只能冷静下来,请刘秀商量对策。刘秀认为,如果此时逃跑,昆阳一旦失守,攻打宛城的刘縯各部,也将被各个击破,所以,应当死守,与城池共存亡。由于昆阳守军仅几千人,刘秀打算率数骑去城外搬救兵。也许是命运眷顾,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昆阳城,硬是让刘秀在夜晚偷偷地溜走了。
在定陵、郾城等地,刘秀依靠慷慨激昂的言辞,向诸多将领陈明利弊。在刘秀一番游说后,众将表示愿意调兵相援,就这样,刘秀带着万余援军,来救昆阳。就在刘秀决战前夕,天时相助,竟然有陨石砸向了新军军营。《》有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本来昆阳城久攻不下,将兵心生厌倦,又有陨石砸营,运气背到极点,王邑四十多万大军的士气锐减。刘秀本着“擒贼先擒王”的思想,亲率三千勇士,直接绕后攻向新军主帅王邑的大本营。王邑看着才三千将兵,轻视之极,竟亲率一万兵马抵挡,而且下令,没有他的号令,其他部将不得相援。刘秀这三千人,一看见敌军统帅亲自出马,很是兴奋,士气大涨,众人不顾生死,冲向王邑。
王邑疲倦的兵马没见过这么凶猛的阵势,连番撤退,新军其他将领没有王邑的指令,不敢援助,只得看着王邑被几千兵马冲得节节败退。守城的王凤等将领,一看这阵势,化多日被围的悲愤为力量,立马下令反攻。主帅王邑都被打得丢盔弃甲,其他部将更是溃不成军。这时,天时再助,降下,新军乱上加乱,逃亡者相互践踏,死伤无数。刘秀靠着他的英勇,一战成名,也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音乐佳话——胡笳退敌
说起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则是妇孺皆知,若问起这个故事得主人翁,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西晋末年大将刘琨,便是这个故事得主人翁之一(另一人是)。西晋末年,经历过后,中原各地又遍布胡人的铁骑,其中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就遭受了匈奴军队的洗劫,民生凋敝,。多亏刘琨率军来守,方还晋阳城几日安定。
刘琨毕竟将少兵稀,面对胡人连番的进攻,只得苦苦支撑,等待援军。可援军迟迟未到,城中粮草几无。刘琨突发奇想,夜晚,正值人心安定入眠之时,刘琨集结会吹胡笳的士兵至城楼上,吹出一首首婉转悲凉的胡笳之曲,使得围城的五万匈奴军士皆伤感流涕,思乡情切,如同争霸时,楚军听到“声”,丧失了斗志。第二天,刘琨再登上城头,发觉匈奴士兵们皆已退去。
城头抚琴退仲达的故事很精彩,但毕竟是文学虚构的。而刘琨吹笳退敌,的确是历史上少有的音乐退兵的佳话。刘琨的作品《胡笳五弄》造诣颇高,可惜失传了。话说回来,匈奴人建立的政权,假借汉室威名,来收买人心,并以“汉”为国号。刘琨则是中山靖王之后,实打实的汉室后裔。不知打着恢复汉室旗号的匈奴,派军来围攻这位实实在在的汉室宗亲,是否还能“师出有名”。
三、 李从珂哭得帝位
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定为“唐”(史称“”)。是李存勖父亲的养子,他为后唐的建立,立下了。可后来李嗣源受到李存勖猜忌,无奈举兵抵抗。李存勖亲征时,他的部将郭从谦又突然兵变,乱兵下,李存勖亡于流矢,李嗣源便进入洛阳,乘机接管了帝位。
李嗣源在位七年便去世,由其三子李从厚继位。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李从厚猜忌李嗣源的养子、潞王李从珂,又在朱弘昭、冯赟等人的鼓动下,便派遣诸路军马讨伐潞王。潞王逼不得已,只得打着“”的旗号反攻。李从珂兵马少,所待的凤翔城也没有天险、地势,自然不是朝廷重军的对手,被打的伤亡无数。城池上的李从珂,面对着各路大军压境,眼看性命难保,竟脱下衣服,露出身上一道道伤疤哭着诉苦。
他从小便随着先皇李嗣源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无数。那些攻城得将领,大多和李从珂一起过,李从珂的功劳都是看在眼里的。他又说道,听信佞臣谗言,才致今日骨肉相残,他不知有何罪孽,才遭受如此惩罚。李从珂这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演说,使得许多攻城的将士们动了恻隐之心,竟纷纷投降,反过来拥立李从珂,击退了李从厚派来的其他军队。于是,李从珂乘势剑指洛阳,一路上,归降的兵马无数,队伍越来越强大。
李从珂攻入洛阳,李从厚兵马不足出逃,帝位则被李从珂所得。后来,李从厚逃至魏州,被所擒,押回了洛阳交由李从珂处置。
四、朱棣旋风
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在关键的白沟河之战中,也得天时相助。建文二年,拜为大将军,率军60万,号称百万,北上攻燕。朱棣闻讯,亲率20万大军迎击,两军驻于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李景隆手下父子作战甚是勇猛,所向披靡,与李景隆呈前后夹击之势。燕王兵卒少,更,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几被瞿能所擒燕王几次险中逃生。傍晚,还未等朱棣整顿军马,瞿能等将军又率军来攻,朱棣只得硬着头皮指挥将士们继续御敌。燕军节节败退,南军士气高涨,不消多久,燕军恐怕就要彻底溃败。
这时,天时相助,《明史》有载:“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大意是说,突然一阵旋风刮来,将李景隆的帅旗给刮断了,朱棣抓住时机,立马乘风纵火反攻,斩杀数万敌军,十多万人溺水而亡。表面上看起来帅旗折断了,可以重新挂一面就行了。
但实际上,帅旗有标志阵营、激励将兵等作用,举起的士兵要伴随在主帅身旁。如果一旦帅旗倒下,则说明主帅遇袭,很有可能遭遇不测,极其影响士气。李景隆的帅旗意外地被强风折断,南军以为失去了主帅,立马士气锐减,溃不成军,士兵们自乱阵脚,被朱棣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神奇战役。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战,朱棣由守转攻,而建文帝的军队则呈江河日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