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格登山之战
2021-06-16 10:34:24 历史战争 岩岩说史 °c 繁体
A + A -1755年,22名八旗骑兵突袭准噶尔蒙古大营,10000蒙古骑兵溃逃,7000人被俘虏,此为格登山之战。大汗达瓦齐率2000兵马逃往哈萨克,结果被对方送给清朝。乾隆皇帝也不追究,不但找个理由给他特赦,还好吃好喝招待,并册封为准噶尔亲王。
八旗22名骑兵,击败10000蒙古骑兵,1人打500人,着实不简单。《清史稿》记载:“达瓦齐以万人保格登山,侍卫阿玉锡以二十馀骑击之,惊走。”史料有记载,自然假不了。难道,八旗骑兵这么厉害,曾经纵横欧亚大陆,让欧洲骑士、女真兵闻风丧胆的蒙古骑兵就这么不堪一击吗?其实不然。
准噶尔蒙古,也就是明朝时期瓦剌部里面的一个,战斗力非常强悍。噶尔丹时代,准噶尔蒙古同时迎战沙俄、清朝、哈萨克三大高手,国力达到极盛。噶尔丹策零时代,蒙古在和通泊之战中击败八旗北路军,斩杀近2万人,雍正被迫同意和谈。此时,准噶尔蒙古势力如日中天,锐不可当。
蒙古骑兵的“劲敌”,不是八旗,而是自己人,无休止的内斗,是蒙古草原上的优良传统。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蒙古陷入内斗,贵族之间相互攻杀,大策棱敦多布孙子达瓦齐胜出,成为新一任可汗。但是,达瓦齐残暴、多疑,阿睦尔撒纳有了觊觎汗位的野心,彼此矛盾尖锐,后相互攻杀。阿睦尔撒纳战败,投奔清朝,透露蒙古情报,并建议乾隆皇帝出兵征讨,一战定乾坤。
乾隆,清朝的“大帝”。消灭准噶尔,爷爷康熙、父亲雍正没有做到,乾隆决定乘着对手内乱,一举扑灭之。阿睦尔撒纳提出建议:清军不能在秋季出兵,此时准噶尔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不好对付;春季出兵,时机最成熟,达瓦齐认为大雪封山之际,清军不会突袭,可以收到意外效果。如此,乾隆决定春季出兵,让班第统帅满、汉5万精兵西征。
5万兵马西征,沿途封建主纷纷献上牛马,犒赏清军。准噶尔内部分裂,达瓦齐不得人心,给清军创造了绝佳机会。此外,达瓦齐此时正在出兵攻打哈萨克,双方在中亚交锋,没有防备清军进攻。5万兵马杀来,达瓦齐只好从哈萨克回师,据守格登山要塞,试图占据险要地势顽抗。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西征军副元帅阿睦尔撒纳在准噶尔得人心,达瓦齐阵营有很多内线。
达瓦齐率兵据守要塞,班第派侍卫阿玉锡率22名骑兵前往侦查,寻找蒙古军队薄弱之处。阿玉锡巡视时,发现蒙古军队防备很松懈,干脆直接发起进攻,率22人闯入敌军大营。22位八旗骑兵冲锋,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只要蒙古骑兵发起反击,他们全部都得死。可惜,此时蒙古军已经没了斗志,还以为是清军主力杀到,纷纷溃散,乱成一锅粥。
蒙古军大营混乱,在山下的班第看得一清二楚,便下令总攻。达瓦齐不敌,率2000余人溃逃,清军俘虏7000余人,大获全胜。达瓦齐逃脱后,跑去哈萨克寻求封建主保护,结果被“送给”乾隆皇帝。乾隆也很够意思,他并没有怪罪达瓦齐,还好吃好喝招待。乾隆找个理由宣布大赦,达瓦齐不但没被处罚,后来还册封为准噶尔亲王,在燕京安享晚年。
达瓦齐被俘虏,准噶尔并未消停,因为阿睦尔撒纳不满意。此时,阿睦尔撒纳想让乾隆册封他为准噶尔大汗,管辖伊犁河流域,为清朝守卫疆土。乾隆以边疆苦寒为理由,婉拒阿睦尔撒纳之请,让他留在京师效力。对此,阿睦尔撒纳非常不满,后潜逃回到伊犁,与沙俄勾结,再次发动叛乱。
阿睦尔撒纳叛乱,班第率500八旗兵马镇压,结果全军覆没,本人阵亡。为何班第只有500兵马呢?很简单,乾隆以为准噶尔已经搞定了,没必要派那么多守卫伊犁,导致班第无兵可用。班第阵亡,乾隆皇帝很伤心,也更加痛恨准噶尔反复无常,于是派兆惠率3万兵马西征,讨伐阿睦尔撒纳。
3万兵马杀来,还是名将兆惠指挥,阿睦尔撒纳不是对手,战败后逃往哈萨克寻求庇护,但清军穷追不舍。为此,阿睦尔撒纳只好跑去沙俄,寻求西伯利亚总督保护。一路逃命,阿睦尔撒纳身体吃不消,抵抗力下降,染上天花而死。阿睦尔撒纳一死,宣告盛极一时的准噶尔汗国灭亡,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终于搞定西域,维护边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