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战争> - 正文

淝水之战东晋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东晋如何突破困境反败为胜?_东晋

2020-01-11 10:07:18 历史战争 果削路 °c 繁体
A +  A -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详细战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383年的淝水边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此次大战东晋在极度劣势的情况之下不可思议地击败了强大的,并趁此机会扩地千里,将东晋的边境线推进到了黄河已北,也因为此战的胜利为之后的东晋赢得了四十余年的太平日子;而反观前秦这边,本该是呈碾压状态的前秦竟输的一发不可收拾,符坚在此战不久后被杀,庞大的前秦瞬间分崩离析,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在世人看来这简直是难以置信的。

或许很多人认为此时的前秦内部矛盾重重,这时候伐晋确实是不明智的。前秦此时是矛盾重重,可当年西晋伐吴不也是矛盾重重,比之前秦也是有诸多不安定因素,然而西晋却成功了,最终则是“身死国灭”,那么前秦为何会有如此惨败呢?今天我们来聊聊“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的形势,前秦重兵压境,东晋困难重重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发起了统一天下的军事行动,为此发出了大规模的征兵令,一时间整个前秦凑集出了87万人(虽然笔者感觉这兵力有点水分),苻坚就在这一片反对声之中发起了其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虽然朝野皆是反对之声,就如同当年的西晋一般,可苻坚在此时恰恰就认为“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我们从其军事行动上来看,他的灭晋方针也是承袭当年西晋灭吴的路子:

以为龙骧将军,都督益、梁二州军事,对抗桓冲的荆州兵。

裴元略的七万水军沿着巴蜀顺江而下从荆州侧翼对其构成威胁。

江淮方面以符融为主将,率领二十余万大军对抗东晋的北府军。

凉州等地的援兵源源不断地奔赴淝水战场、

彼时的东晋可不知道他们还有“历史光环”,对于当时的东晋来说面对前秦的重兵压境,他们可谓是困难重重:

悬殊太大,无法正面击溃敌人

淝水之战可以分为两个战场:一个是家族的荆州战场,另一个则就是等人所面对的淝水前线。然而无论是淝水前线还是荆州战场,他们当时的形势是极为不乐观的,他们都要面对二至三倍的敌人。

苻坚伐晋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兵,根据史书记载在87万,然而依据古代的实际运输能力以及尚未正面到达淝水战场的前秦各路军队,这87万大军其实是有一定水分的,然而纵是如此当时东晋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无论是荆州还是淝水前线都要面对两至三倍的敌人:

根据史书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在江淮前线和东晋对峙的前队是符融率领的前秦嫡系军队大约有二十五万,中途有数万被带走驰援荆州,在北府军正面的敌人依然有十余万乃至二十余万,北府军在这巨大的差距之下就算取得了“洛涧之战”的胜利却还是无法动弹。

东线荆州战场,桓冲面对的是姚苌的梁、益二州的兵以及裴元略的七万水军,前秦光水军就有七万部队,外加上姚苌率领的梁、益二州军队一直未投入战场,而桓冲在荆州一直不敢有所异动,也证明姚苌所率领的部队不在少数,当然笔者也看过各路大神的分析,认为姚苌兵力大致与符融相当。

兵力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要素,可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洛涧之战”虽有效杀伤了敌人且有效降低了对方的士气,可却始终无法正面击溃前秦,证明这损失的一万多人并未让淝水前线的符融达到伤筋动骨的阶段,前秦对于东晋还是具有极大的优势。

当然也有人说苻坚分兵作战是一种极为愚蠢的做法,然而苻坚在总体形势上本就具有重大优势,就算其进行分兵作战,却还是对东晋保持着巨大优势;相反苻坚的分兵作战给了东晋莫大的压力,在巨大的兵力差距上东晋东西两线仅仅只能做到自保,减缓另一方的压力,却做不到相互驰援。

东晋江淮,荆襄防线几近崩溃

在淝水之战的数年之前,前秦夺取了东晋的梁、益二州,梁、益二州的丢失对于荆州来说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军事打击,荆州不但要承担来自北面的压力更要承担西面的军事压力,因此从当时的形势考虑桓冲不得不改换战略方针,改变攻守态势,将重心放在江陵,这对于东晋来说是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的:

优势在于桓冲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两个方面的攻击,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劣势也极为明显,重心迁往江陵导致襄阳的防御有所疏漏,在数年后直接导致襄阳的丢失,而襄阳的失守让东晋的长江天堑不再具有优势,直接导致了江淮战场的暴露。

在夺取襄阳的同时,前秦又对东晋江淮战场发起了攻击,其意图就是进一步打击东晋“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方针,当时江淮防御体系之中极为重要一环的彭城被前秦围攻,谢玄采取的方法解了彭城之围,却还是无法改变颓势。逼不得已之下采取了和桓冲一样的方法:收缩防线,放弃淮北,保存有生力量为主。

在淝水之战爆发前,淮北一直为前秦所占领,而长江天堑所能依靠的唯有一道淮南防线,在兵力差距悬殊,防线几近崩溃的劣势之下,东晋能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确是“奇迹”。

这两路只要有一方无法抵住前秦的进攻,那么东晋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防线就会直接崩溃,东晋则就有灭顶之灾。东南立国方针向来都是“以扬州为根本,委荆州以阃外”,一旦一方失守则就注定了另一方注定无法独存,之前的“东吴”和后来的“”都是最好的例子。

东晋是如何的?

说起“淝水之战”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多历史学者也都会分析苻坚战败的理由,毕竟在双方差距如此明显的情况之下,苻坚的惨败的确是一个极为争议的话题。

然而比起东晋究竟是如何反败为胜的,笔者更关注苻坚究竟做了什么才导致如此大败,从史书之中看到,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做的其实很少,无非就是“洛涧之战”的胜利以及两方的相持淝水之战,其实很多失误都是苻坚自己一手造成的,而这些失误综合起来却成为了苻坚灭亡的前奏。综合来看苻坚的失败无非以下因素:

内部不稳;

用人不当;

战术失误;

在笔者看来,战术失误和用人不当的失误比起内部不稳更具有说服性:

用人失误

用人失误主要体现在苻坚重用降臣朱序一事上,前秦兵发东晋之时,东晋各地守将的确是一触即溃。不过当东晋各部反应过来之后,前秦的攻势则就被缓解了下来,彼时各地的援军还未到达,东晋和前秦则是处于战略相持的阶段,形势对东晋来说很不利,对于前秦来说也同样不利:

数十万大军的供需对前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内部不稳的原因苻坚并非没有考虑到。

因而这种种环境之下,苻坚则是采取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方针,不断的派出使者劝降东晋,其中一人就是东晋降将朱序。苻坚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他没有考虑到两点:

东晋内部誓死不降的决心:诚然前秦重兵压境让东晋各大门阀慌了神,然而当时却从未有人提出过投降,一旦投降那么门阀的利益则就会受损,其家族几代的积累终将付之东流。

士人对于东晋的归属感:死前劝谏苻坚不要讨伐东晋其理由就是当时各大士人对东晋还有归属,东晋毕竟还是正统,由朱序身上就可以看到,他投降前秦本身就是,襄阳重兵围困之下,他孤军奋战,投降前秦之后又心归故土,却屡次失败,而苻坚却总是未下杀手。

因而苻坚用朱序不得不说是其用人问题上的重大失误,朱序到达东晋大营后并没有如苻坚所愿劝降东晋群臣,而是将前秦的虚实都全盘告诉了东晋方面,对东晋后来的决战胜利起到了战略性的帮助。

战术失误

淝水之战前,苻坚可谓是豪情壮志,在满朝的反对声之中有着“”等壮豪情壮语。以往前秦征伐各国都是无往而不利,偏偏在东晋身上讨不得半点便宜,随着战事的愈发不利,在“淝水之战”时,苻坚在战术上屡屡失误,终导致决战的失败:

在战端未开之前,苻坚本人可谓是踌躇满志,随着战事的失利,作为主将的苻坚竟然产生了畏战之思想,以至于当他看到八公山上随风飘动的草木竟有了“”的思想,其畏战思想对于士气方面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可以说是他的战术失误之一。

在“洛涧之战”失利后,前秦军队一度士气低落,可对彼时的前秦来说他们在兵力上还有具有重大优势,可他们并未利用好这个优势,而是进入战略相持,在战略相持阶段苻坚并未探听到东晋的虚实,故而一直未敢有所动作,反而因为其屡次劝降的举动让东晋摸清了前秦的虚实,这是他的战术失误之二。

当东晋向他们提出“后退决战”的想法之时,他只想到了“趁其半渡而击之”的兵法韬略,可是往往疏忽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前秦彼时本就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外加前秦部队来源不一,内部的人不少,彼此间信息传递不通畅等等一系列因素都夹杂在前秦军队之中。而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再配合苻坚的“军令”无疑成为了苻坚的催命符,苻坚采取的“后退决战”是其战术失误之三。

其实这一系列动作来看,“淝水之战”的重大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苻坚自己造成的,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惨败竟会让庞大的前秦瞬间分崩离析,而之前笔者说的其内部不稳则造就了前秦崩溃的主因。

对前秦苻坚之看法

苻坚虽然因为一场“淝水之战”而导致惨败,使统一的北方再一次陷入了混乱,然而在苻坚身上也还是有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欲统一天下这一点还是值得赞扬的,苻坚和诸君以及南方的东晋政权皆不同,我们从他一系列的措施之上就可以看出,苻坚是一直在为统一之事而努力,无论是重用王猛还是招降慕容垂,其目的则就是希望加强集权以及拉拢鲜卑贵族维持其统治之需要。

苻坚和北方的政权的各大君主都不同,他身上没有等人的残暴,在位期间兴办儒学,改善民生,休养生息等等一系列举动都为前秦带来了勃勃生机,因而前秦在其统治期间能够蒸蒸日上。

苻坚的过于宽容是其用人问题上的一个重大失误,可其宽仁为怀也为他争取到了北方百姓的民心,固然其中有慕容垂、姚苌等人对其心怀不轨,可其中也有诸多大臣在其生死关头对其效忠,这也是苻坚施政的一个特点。

故而笔者认为,苻坚是一个如同一般的人物,即“不以成败论英雄”,其虽然也有过失,可其统一北方、改善民生等等一系列历史功绩也是值得赞扬的。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东晋   淝水之战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