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馊主意都有哪些
2020-12-18 09:24:19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我觉得史上最馊的主意应该是和意大利结盟,要问这个主意有多坑,问问隔壁德国就知道了。世界大战一共就打了2次,德国就被意大利坑了2次,还是往死里坑那种。
如果说德国在一战、二战留给人们的记忆是惨痛的,那么意大利留给人们的却是一堆笑料。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没有见过讲述二战中意大利的电影的原因吧。
一战前,意大利的战斗力完全是一个谜。你说它弱吧,他也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是现代化的。
你要说他强吧,它的国力在当时发达国家中处于垫底水平,只能算是个半工业化国家。
其人均收入只有法国的一半,钢铁产量稳稳位居欧洲倒数第一,世界范围内则长期与日本争夺倒数第二(别问我倒数第一是谁,你不会想知道的)。煤炭基本靠进口,粮食无法自给自足。
后来意大利可谓是一战成名,而这成名之战便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当时的欧洲英法俄是一伙,德国和奥匈帝国是另一伙,其他国家也纷纷站队,意大利选择德奥这边,于是三国结盟。
有了德国和奥匈帝国这两个欧洲大国撑腰,意大利瞬间膨胀起来。当时的欧洲流行找殖民地,如果一个国家在外面没有几块殖民地,都不好意思见人。
意大利也想赶时髦,去占领一块殖民地。当时剩下的好地方不多了,意大利挑来挑去看上了埃塞俄比亚。
于是意大利派遣了一支远征军前往埃塞俄比亚,一开始很顺利,占领了沿海的大部分地区。
接着意大利又在当地扶植了一个叫孟尼利克二世的人当皇帝,来巩固自己在埃塞俄比亚的统治。
双方还签署了一份条约,意大利给了孟尼利克二世3万支步枪,23门炮以及200万里拉,而孟尼利克二世则承认意大利对于占领区的主权。
直到这里意大利做的都不错,但是后面意大利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各种奇葩的操作层出不穷。
先是在和孟尼利克二世签订的条约里做手脚,埃方的条约里写着埃塞俄比亚可以“自愿”成为意大利的被保护国,而意方的条约里却写着埃塞俄比亚“强行”成为意大利的被保护国。
这种事情连那些西方列强在和清政府签订条约的时候都不敢做,但是意大利却敢做。
孟尼利克二世知道被耍了,立马宣布条约无效。这边意大利也怒了,直接宣战。
在意大利看来,欺负埃塞俄比亚这种落后国家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于是被好好教做人了。
当时意大利派遣了一支2万人的军队远征埃塞俄比亚,而埃塞俄比亚则集结了20万大军迎战。
虽然埃塞俄比亚落后,但是其军事实力还是不俗的,远比鸦片战争前的清军厉害多了。
别的不说,埃军中有大约10万人装备的是从西方人那里买来的火枪,这其中就包括意大利给的那3万支,还有一些火炮。
这样相比之下,就算埃塞俄比亚的步枪性能差一些,依然占据了军事优势。
意军指挥官一看这阵势,知道对方是个硬骨头,这仗不能打。道理说了一大堆,意大利政府就是不听,最后干脆由意大利总理远程指挥作战。
那时候没互联网,没有手机,连无线电都没有,而且还是外行指挥内行,你说这仗怎么打?
果不其然,意军大败,事后意大利赔给埃塞俄比亚1000万里拉才得以把部队拉回去。
这次欧洲国家几百年来第一次在非洲签署战败条约,于是意大利一战成名,成为了欧洲各国的笑柄。至于意大利的名气有多大呢?连当时的清政府的知道了。
由于开拓海外殖民地受挫,于是意大利便将目标转向了清朝。当时的清朝被列强们欺负的可惨了,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于是意大利觉得打不赢埃塞俄比亚,欺负下清朝应该没问题,希望也能在清朝有一个租界。
意大利战舰
结果清政府的回复是“门都没有”,这下子意大利气的暴跳如雷,立刻威胁要派出战舰。
清政府本来还有些紧张的,毕竟只听说意大利的陆军不行,谁知道它的海军怎么样?毕竟清朝的海军是被列强欺负的最惨的,都有心理阴影了。
但是当看到意大利的3艘战舰后,清政府放心了,这3艘船太落后了,可以被北洋水师新采购的战舰吊打。
清政府一看,好家伙,终于遇到个打的赢的了,立刻下令五省督抚以及北洋水师积极备战,准备和意大利开战。
这明摆了是打算把之前受列强欺负的气全发泄到意大利战舰身上,意大利一看这架势,立马怂了。
但是之前已经放出狠话了,还没开打就认怂也太丢人了,于是希望五国列强能帮自己。
这时候就看出意大利的人缘有多差了,奥匈帝国和法国都与意大利有矛盾,妥妥的等着看意大利笑话。而德国和奥匈帝国那是穿一条裤子的发小,肯定和奥匈帝国一个态度。而沙俄刚与法国结盟,肯定不会得罪盟友。
北洋水师战舰
剩下一个英国,作为当时欧洲的老大不管多么瞧不起意大利,还是要维护下欧洲国家的面子。于是表示仅提供外交支持,但是出兵就别想了。
打又打不赢,找帮手又找不到,最后意大利只能灰溜溜的把战舰开了回去。
了解了当时的意大利军队有多坑以后,我们再来看看意大利是如何坑德国的。
前面我说过,意大利和德国、奥匈德国结盟,因此一战爆发的时候,意大利自动成了同盟国的一员。
结果没过多久,意大利就被协约国给忽悠过去了。至于原因,竟然是眼馋盟友奥匈帝国的土地。没错,它竟然打自己盟友的主意,可见和意大利结盟的风险有多大。
当时,协约国给意大利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意大利就立刻调转枪头开始打自己的前盟友德国和奥匈帝国。
既然是空头支票,那么肯定没兑现,虽然意大利最后成了战胜国,但是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更别提之前说好的土地了。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坑德国就坑的更厉害了。可以说,对于德国的战败,意大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之前的入侵埃塞俄比亚让意大利成为全世界的笑柄,意军为了一雪前耻,又打了一次埃塞俄比亚。
这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动用了远超此前规模的大部队。意大利出动了50万人,600架飞机,795俩坦克,这阵容哪里是去打一个非洲落后小国呀!都足够去打一些中等实力的国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的坦克也是个笑话,其中存在了大量CV33/35型坦克。这玩意你说他是坦克吧,看上去更像是玩具车。
尤其是其早期版本,火力弱到只有2挺6.5毫米机枪,驾驶员半个身子露在车外,装甲也薄弱,这不就是个靶子嘛。即使是其加强版本,也要露个头在外面,武器从机枪升级成机炮罢了。
这坦克还不如民国时期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使用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要知道民国的武器是很落后的,可见二战时意大利的武器装备大概什么水平。
至于其另一款坦克,M-13/40放在二战之前也就勉强够用。到了二战根本不够看。
而埃塞俄比亚方面的装备也有了不小的提升,机枪、大炮买了不少,就连飞机、坦克都有一些,我估摸着就是为了防着意大利贼心不死。
结果面对爱国热情高涨的埃军,意军进展缓慢,为了打破僵局,只能用上毒气弹。就这样,意大利还花了2年时间,以及20万伤亡的代价拿下埃塞俄比亚。
更要命的是,别的国家占领殖民地是挣钱,而意大利确实赔钱。
当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后,由于当地反侵略情绪高涨,出现了大量游击队。意大利拿这些游击队毫无办法,只得龟缩在城市里瑟瑟发抖,而城市以外的地区全是游击队的天下。
于是乎,意大利占了地却无法掠夺资源,还要不断给缩在城里的意军送补给,这买卖稳赔不赚。
直到盟军解放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才松了一口气,这仗要是再打上10年,也许意大利的财政就要被拖垮。
意大利一直想恢复罗马昔日的荣耀,首先当然要恢复罗马的版图。于是意大利看上了埃及,原因无他,看上去好欺负而已。
结果可想而知,意大利军队遭到了希腊军队的猛烈还击,面对希腊的反攻,意军节节败退,双方在阿尔巴尼亚展开了拉锯战。
这里有个笑话,说希腊军队追赶意军的时候,法国人在边境树了个牌子,写到“这里是法国了,意大利在隔壁”,意思是,要占领意大利去隔壁,别来法国。
最后还是德国出手帮意大利摆平希腊的。意大利花了半年都没占领寸土的希腊,德国只花了23天就拿下了。
这里还有一个笑话,说是德国为了救意大利,把攻打苏联的部队调取了,最后延误战机才输了。这个当然不是真的,不过我估计这笑话是德国人编的,这说明德国被意大利坑怕了。
我们再来看看北非战场。
意大利继续丢人,其空军元帅伊塔洛·巴尔博的座机被击落,大概是二战中死的最憋屈的高级将领。而击落他的是意大利自己的战舰和防空炮。
意大利投入15万人、600俩坦克、300架飞机,而对面的英军仅有3.6万人、300辆坦克以及140架飞机。
意军兵力还没攻打埃塞俄比亚的多,怎么看都是胜利的希望渺茫。果不其然,意军被英军打的丢盔弃甲,毫无还手之力。
据说,在一场战斗中,英军使用30辆坦克击毁了数百辆辆意军坦克。这应该是个笑话,不过考虑到双方坦克的巨大差距,真实数字应该也差不多太多了。
当意军攻势减弱之后,英军便开始了反攻,3万人追着15万人满地图跑,那画面想想就带感。
最后意军伤亡1.5万人,被俘13.5万人,意大利一看,这仗没法打了,只好找德国帮忙,德国则派出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
在意军的不懈努力下,即使是隆美尔也无力回天,最后德意联军大败,只得投降。
意大利一看,这剧本不对呀,立马翻脸不认人,跳到盟军这边,开始打德国。
有这样的盟友,德国想要打赢二战,怕是一辈子都不可能的。
那么意大利在二战中难道就一点成就都没有吗?其实也不是,就在其他国家拼命研究新式武器的时候,意大利竟然在研究如何提高军粮水平,进而发明了通过冷冻干燥保存食物的方法。为世界军粮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看看意大利一直以来的表现,再看看德国因为和意大利结盟被坑的有多惨,谁能说这不是最馊的主意呢?
不过说实在的,侵略活动永远都是不得人心的,即使一时胜利,迟早也会遭到占领国人民的反扑的。面对人民群众的汪洋,列强们都是纸老虎罢了,就算拥有最陷阱的武器装备,也只不过能延缓失败的命运罢了。
毕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就算没有意大利,德国最终也难改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