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在哪里?刘备死后孙尚香怎么样了
2021-01-12 11:06:30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历史上,关于刘备死后的埋骨之所,一直存在三种结果,争论至今,难有定论,至于又与何人合葬,就变得更加的婆娑迷离起来。因为,只有确定了刘备的葬身之地,才能确定与哪位夫人合葬,又葬于何处。
一、破解刘备墓葬之迷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二十四日,刘备病逝白帝城后,五月份诸葛亮护送灵柩回到成都,八月份葬于成都武侯祠。
但是,后世又有一些学者认为陈寿的记载有误,刘备不可能葬于成都。
误论一:刘备成都之墓应为衣冠冢,真墓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理由一:天气炎热。当年的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已处于初夏时节,天气炎热。
理由二:道路难行。而由白帝城(重庆奉节县)返回成都,需先乘船行数里逆流水路,后再经过崎岖的山路,单程用时需要30天。
理由三:葬在龙脉。离白帝城最近的兴龙山脉,就在四川牧马山、彭山脚下的莲花村。
理由四:防腐技术落后。当时人们处理防腐的方法,主要就是放置石灰或草木灰,作用在于吸水干燥。但是,这样的方法根本不能保证尸体的储存安全。
综合之下:天气炎热,道路难行,路途历时30天,尸体已腐烂的不成样子。因此,只能就近埋葬。
也因此,后世的莲花坝一直保留有刘备的墓葬遗迹。
误论二:刘备成都之墓应为弓剑墓,真墓当在白帝城
理由一:1961年,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到奉节考察时,同样认为当时天气炎热,通行不便,从白帝城返回成都至少需要30天的时间,以当时的防腐能力,肯定尸体已经极度腐坏。所以,只能是就地埋葬。
理由二:南宋学士任渊编著的《重修先主庙记》中记载:成都惠陵乃为刘备的弓剑墓,不是真墓。
理由三:郭沫若也赞同任渊一说。
综合之下:天气炎热,道路难行,路途历时30天,尸体已腐烂的不成样子。因此,只能就近埋葬于白帝城。
为何祥子要说莲花坝、白帝城为刘备墓葬之地的说法是错误的论点呢?
一方面:伟大领袖曾讲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质疑刘备真墓不在成都的郭沫若也好,还是任渊也罢,或是其它一些人士也好,应该没有从过军,也没有经历过急行军。按现在军人(特别部队除外)的负重(被服、武器、米袋、柴火、水等)急行军速度,从早上7点吃过早餐约休息半个小时后,开始徒步行进到中午中餐,约休息半个小时后,又开始徒步行进到下午7点左右,一天至少可行走75公里左右,同样多数路程为山路。而从白帝城(重庆奉节县)到成都的路程仅有139.6公里,就算当时路途更远一些,增加一倍也就是280公里。若按军人的行军速度最多只需要4天时间。如果不分白昼赶路,怕是3天以内就可赶到成都了,不知道30天一说是怎么得来的。
另一方面:编写《三国志》的陈寿本就是原蜀汉的观阁令史(从事文献档案管理工作),在蜀汉生活长达30余年,不可能连这点路程的问题都搞不懂。
第三方面:古代人死后讲究尸体回归故土。虽然,刘备的家乡在河北涿县,但他的基业在成都,所以运回成都也很正常。同时,龚自珍曾写有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说,将士战场牺牲后,多数都会马革裹尸运回营地和其家乡进行埋葬。而多数战场,都在边疆,可谓路途遥遥,但依旧还是要马革裹尸还。后来,在朝鲜战场上,毛岸英同志不幸战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主席,关于毛岸英的尸体是否运回国内安葬。当时,毛主席的批复上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诗。
将士的尸体都要运回家乡安葬,更何况是一代帝王呢?
第四方面:古代正统帝王都必须是要建皇陵,而刘备又自居为汉室正统,又怎么可能不建皇陵,随便选一地进行安葬呢。
第五方面:公元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乾隆在刘备惠陵前立碑“汉昭烈皇帝之陵”。也就是说,乾隆也认同成都的刘备惠陵。
由此可知,刘备之墓,并不成迷,就是成都的惠陵。
二、破解刘备合葬人之迷
据史料记载:刘备共有夫人5人,分别是:
一是某氏(应为刘备最早的糟糠原配,未留下名姓),仅有记载,刘备征伐袁术之时,下邳为吕布所袭,其妻皆为所获。刘备屈身求和后,吕布将其归还,并令刘备暂屯小沛。
二是甘夫人,刘备驻扎小沛时纳之为妾,死后葬于南郡。
三是麋夫人,麋竺之妹,因吕布袭取下邳,正在与袁术对战的刘备慌忙败退至广陵郡的海西县时,麋竺将妹妹嫁给刘备,死于长板坡之战(借用《三国演义》上所讲,但历史并无生卒记载)。
四是孙夫人,孙权之妹,多用名孙尚香,但据史书《汉晋春秋》记载,其名为孙仁献,赤壁之战后嫁于刘备,刘备入蜀后,其又被孙权接回到东吴(生卒不详,借用《三国演义》:彝陵之战后,传言刘备战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后人为其立庙,号曰‘枭姬庙’)。
四是吴夫人, 吴懿之妹,刘璋兄长之妻。刘备入蜀后,接受法正提议,纳其为夫人。刘备称汉中王时,又封其为王后。刘禅即位时,尊其为皇太后,住长乐宫。
由以上分析,似乎只有吴夫人,最有可能同刘备合葬。但真相是否如此呢?
其实,准确来讲,是甘夫人、吴夫人同刘备合葬。
史料:《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脩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飖,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
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死白帝城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
建安十二年(207年),甘夫人在荆州生下刘禅。正所谓“母凭子贵”,刘禅不但将母亲和父亲合葬一起,还在丞相诸葛亮的上书下,追谥生母为“昭烈皇后”。同时,刘备称帝后,曾追谥亡妾甘氏为“皇思夫人”,并令人迁甘夫人遗骸从南郡迁至成都安葬,但是甘夫人遗骸刚刚抵达成都,刘备便已病逝。因此,刘备与甘夫人同葬也就更加的顺理成章了。
据《夔州府志》记载,甘夫人为沛国人,名为甘梅。
《华阳国志·卷七》:八年秋,皇太后吴氏薨,谥曰“穆”。 延熙八年(245年)八月,皇太后吴氏去世,谥号穆皇后,葬入刘备的惠陵。
《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延熙八年,后薨,合葬惠陵。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纳吴氏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吴氏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立吴氏为皇后。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即位,尊嫡母吴氏为皇太后。延熙八年(245年),吴氏去世,谥号穆皇后,葬入刘备的惠陵。
由种种可知,甘夫人、吴氏同刘备合葬惠陵,应当符合历史真相。
虽然,看历史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但是,当真相揭开的那一刻,是否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呢。这,也许就是看历史的乐趣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