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晚清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外交人物,下场却很悲凉

2021-02-03 09:37:16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口诛笔伐] 晚清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外交人物,下场却很悲凉。

他的人生际遇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无知和野蛮有多么可怕,足可以为后世戒。

这个人就是郭嵩焘。

湖南湘阴人,19岁中举,曾任广东巡抚,是大清历史上首位驻外使节,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交情都不错。

1876年到1879年,郭嵩焘驻英期间,按照清廷主管外交事务的总 理衙门规定,将自己在国外的所有见闻记载和整理,汇成一书,题名《使西纪程》,寄回国内。

在这本书里,郭嵩焘为中英差距之大,表达了悲痛之情。

这是全书的基调,用意则在于警示朝野上下,须当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首先,他在英伦会见和结识各界名流,游览当地多个城市,参观学校、教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后,深深感觉到这种差距岂止百年。

其次,国内士大夫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酣睡,仍不知英法等国远超自身,直以“夷狄”呼之,对此,他更深感不安。

郭嵩焘描述自己见到各种先进机器时,惊为神术,旷古未有;而当亲眼看到农作时亦有百余种机器,更深自赞叹:一部机器兼四十人之力,而神速复倍之。

再看到英国人使用电话、电报、留声机等通讯设备,更是惊若木鸡,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物品,不就是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么。

这时的他真切感到,西人不单单是船坚利炮,而是在聪明才智上也远超清人。

除了对科技成果详尽记录,此书还对英国议会等运作不吝赞美之词。

对英国社会的道德人心也极加夸赞,甚至认为孔孟之道的仁义二字在这里得到了实现。

更与清国不同的是,这里的官为民绝不是挂在嘴上,人不但不怕官,还时时抨击和指责之。

于是乎,见识大增之后的郭嵩焘,在既震惊又担忧的复杂心情下,将《使西纪程》一书寄给上司衙门,是想让清廷上下知道国外形势,然后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及时革新,励精图治,追赶现代文明之光。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他这番良苦用心,不但没让夜郎自大的清人大开眼界,反而引起他们愤怒的口诛笔伐。

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汹湧。

这些人摇头晃脑,引经据典,对郭嵩焘就是一顿狠批,说他“诚不知是何肺肝”,更有甚者说郭嵩焘“有贰心于英国”,是一个十足的“汉奸”和“卖国贼”。

在郭嵩焘的家乡长沙,一帮准备进行乡试的考生,不仅烧毁了郭嵩焘出资修复的玉泉山林寺,还扬言要捣毁其祖宅,连老兄弟刘坤一也来信质问:兄何以面目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简直是要开除他的祖籍了。

在一片漫天飞舞的扣帽子的汹汹舆论压力下,清廷先是下令将《使西纪程》禁毁,并于1878年8月将郭嵩焘调回,拟将其查办治罪。

回国后,郭嵩焘在全国上下的声讨与谩骂中度过残生,1891年悲愤离世。

把说真话的书禁毁,让说真话的人靠边站,大清就好起来了么。

奇怪的是,没人把这个当成历史教训。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正处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谓以史为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下面这套清史丛书,一共4册,将清廷那些主要事件一一考证其来龙去脉,娓娓道来,令人大有收获。

正品好书,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和购买。

清史精读 共4册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晚清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