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GDP世界第一,是日本的5倍,为啥还打不赢日本?
2021-10-15 15:53:39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甲午中日战争一败,让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战争之一。清军不仅占据主战场的优势,还拥有数倍于日军的兵力、后勤补给,却惨败于千年来一直臣服于中国的藩属国日本,此战再次证明了大清国的不堪一击,使得世界列强国家都蠢蠢欲动准备在中国分一杯羹。
这场败仗,是由制度全方位落后所造成的,无论是经济、财政、军事制度都完全比不过日本,所以才会落得这个结果。
在甲午战争爆发时的1894年,GDP世界第一的位置已经属于后起之秀美国,其国力远远超过了中国,而且英法德俄等欧洲强国,其GDP也早已经超越了中国。
所以清朝的GDP高,完全是因为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出来的结果。
可惜GDP再高,都是无用的农业方面,用于养活庞大的人口。
而且GDP数字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一个国家进行战争的能力,你能用茶叶、丝绸甚至鸦片去打仗吗?一个国家能够将多少钱投入到战争当中、能够集中调用多少资源才更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因此晚清的GDP只能算大而不强,打不赢日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治腐败
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法律到经济,到军事的全方位“现代化”(欧美化),发展民智,全体国民民智民气,总体上而言上个新台阶,强而有力。
反观清政府,还是一人在上,万万人在下的落后封建时代,由一群庸碌腐朽的的政府官员带着一群大部分是文盲的国民。晚清统治者“宁赠友邦莫与家奴”的思想,让他们对内镇压残酷而坚决;而外却奴颜卑膝。
如此一来,整个国家分裂成两个层面:一边是统治阶级醉生梦死,一边是底层百姓民不聊生。这种背景下,怎么可能打得过思想统一的日本?
(2)经济欠发达
晚晴是一个农业国,其物质和经济产出大部分被自己的庞大人口消耗掉了,能够拿出来进行战争的财政盈余并不高,在1890年代,政府一年岁入是8000-9000万两白银(这还是有相对廉洁的海关保障了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否则以晚晴官场的习性,岁入会更低。),折合约为5-6亿法郎、3000万英镑。
反观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钢铁,采矿,军工等行业迅猛发展,工业实力总体强于中国。中日两国之间呈现的竞争是:一个逐渐先进发达的工业国,对落后农业国的PK,中国并不占优势。
(3)军事士气与实力
晚清政府训练海军,但总体而言,除海军外,晚清的陆军、军备等还处于传统冷兵器时代水平,打法战术还是偏于传统。
反观日本,积极学习欧美。在1905年,日本大败沙皇俄国,黄种人第一次打败白种人,日本人借机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这为数十年后918事变也埋下了炸弹)。
中国虽然有了北洋水师,但总体受制于整体政治、军事实力的软弱,但并不占优。
(4)人力资源水平和结构不足
这一点也很关键,放到近现代,人口基数大不一定就是强国,反倒是人口结构更关键,这一点怎么理解?
简单来说,一个国家有多少科学家、工程师、经济管理人才才是决定一个国家上限的因素,当时的英国、日本之流,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人均文化水平,各行业的人才技术工人远远胜于晚清,更何况我们的人才大部分只会四书五经,这样对比起来就非常可怕了。比如当时由外国人负责的关税反而收入更高,更加廉洁高效,甚至成为清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
以苏联为例,过于计划经济而疏于对各行业人才的培养,导致一个大国的运行,缺乏好的经管人才,不大懂得生产、财税、贸易,最终国家四分五裂,与此类似的晚清亡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满清输给日本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