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的故事 带你了解三国趣事
2021-12-20 09:40:05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这个故事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听的也是比较多的,因为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已经成为了一句俗语了,很多人都是用来调侃那些借钱不还的人,但是刘备借荆州的故事中的一些细节你可能不了解,可能我们知道刘备借荆州的故事都是从书本上面读来的,但是书本上面有很多的东西是写全的,因为书本的内容是经过摘要的,大家有可能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细节。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南郡之战后,周瑜领南郡太守[9],分南郡南岸地与刘备,刘备屯兵公安,后周瑜病逝。刘备以土地稀少不利于发展为由,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此议只有鲁肃极力主张借地,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建安十九年,刘备得蜀后,东吴派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向刘备索还南郡亦或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以“取凉还荆”的借口搪塞推托,孙权于是自派三郡长吏上任宣示主权及决心,又被关羽尽数驱逐,孙权盛怒之下派吕蒙武力夺取,刘备从益州亦领兵五万下公安派关羽到益阳与鲁肃对峙,双方陷入剑拔弩张即将兵戎相见的地步,此时传来曹操攻取汉中的消息,刘备恐蜀地有失,迫于形势比人强的现实。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好选择妥协将长沙、桂阳两郡割让给了孙权请求停战,是为湘水和议,于是双方罢兵。
刘备借荆州迫使孙权面临艰难的战略抉择
刘备生出变化,他要去见孙权,准备借南郡,也就在当时周瑜驻扎的那一块地盘。如果只看表面,刘备此举实在是贪心不足。但,刘备去见孙权谈这事,孙权却同意了。那恐怕就不能简单归结于鲁肃力主借给刘备了。
如前所述,孙权当时从荆襄至江淮完全承担了对曹操的防务,这对当时的孙权来说压力是极大的,要承受的经济负担也极重。荆州虽然位于上游,地势十分重要,但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当是时,给孙权压力最大的绝不是荆襄,而是淮南。曹操虽然在赤壁战败,实力仍远远强于孙、刘。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战略第一取向是争取战略安全。江淮一线,是荆襄之外,曹操和孙权另一个对抗的地区。徐州的南部,广陵郡和下邳郡的南端有中渎水,地势低洼,水网密布,不利于大部队作战,孙、曹对这一块都不是非常重视。而淮南地处江左,是江东的外围屏障,如果淮南不保,曹操就会和孙权隔江对峙,直接威胁三吴。在这种情况下,争取江东战略安全的首要目标就是稳固江北要点进而夺取淮南,故古人言:“吴之与陈,虽皆守江,吴围合肥,陈攻寿春,所争常在淮甸。”[④]就算不能全据淮南,至少要在江北据有防御要点和交通要冲,不让曹操能直接渡江,否则几千里江防,以孙吴之兵力岂能处处设防。古人亦云:“有淮则有江,无淮则长江以北港汊芦苇之处,敌人皆可潜师以济,江面数千里,何从而防哉。”
所以周瑜虽然提出他的战略规划:“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⑥]但孙权表面赞许,实际并未接受,会周瑜病死(建安十五年),此议也就不了了之。观周瑜的规划,可以说是不顾实际情况,曹操在淮南重点经营合肥,建安十四年,曹操就在谯地制造战船、训练水军,进军驻屯合肥,并加强淮南郡县机构建设,对孙权施加压力,而肥水——巢湖——濡须水这一途,是曹操攻打孙权首选的通路,曹操大军从邺城南下,都走此路。王象之言:“故魏窥江南,则循涡入淮,自淮入肥,繇肥而趣巢湖,与吴人相持于东关。吴人挠魏,亦必繇此。”[⑦]如前所述,江东根本之地敌情威胁严重,岂能致腹心之地不顾,而以大军西出争利。计算孙权兵力,其时不过数万,除去原有的江淮防线,新增的荆襄防线加上内部应对山越的部队及各地守军,机动兵力只有孙权账下中军(其实还要承担江淮防线的重任),要远征巴蜀,非得削弱各地防御力量才能组织起足够军力,强敌当前,这如何可行。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
从刘备那边看,刘备敢于向孙权提出借南郡,主要说服力就在于刘备移屯江陵后将主要承担荆襄方向的防务,可以让孙权集中精力稳固内部、讨伐山越、应付曹操在淮南的压力,虽然从长远看,刘备居于上游总是有威胁的,但在当前来说,这完全是个可行的方案。内部和淮南问题都没解决,如何去考虑那么长久,总有轻重缓急吧。况且两家尚处蜜月期,刘备虽居上游,对孙权产生威胁的可能还是较低的。当然,刘备方面谋求取得江陵,主要考量还是在于实施诸葛亮的“隆中对”所提出的战略规划,江陵是刘备方面西取益州,北图襄樊的重要基地,没有江陵,“隆中对”无从着手。
因此能够想通这些自然不难理解孙权为什么最终接受鲁肃的建议,借地给刘备了,想要了解更多的资料,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历史随心看。
历史对刘备借荆州评价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就是这样描写,周瑜千辛万苦打跑曹军,结果为人作嫁,城池尽被诸葛亮偷袭占领。其余江南四郡,兵力空虚,也是手到拿来。周瑜被气得吐血,小说中周瑜说:“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
既然借荆州(或借江陵)都不大可能是事实,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由于所有与之相关的说法都源于东吴人的传记,会不会是东吴制造的舆论,其目的在于为东吴偷袭荆州制造理由?有人认为:偷袭荆州是不需要理由的。东汉末三国是一个强权时代,汉朝皇帝没有了权 威,谁的势力大,谁的军队能打,谁就有理。曹操消灭了那么多军阀和地方长官,并没有为之制造理由;刘备以仁义著称,但进攻四川刘璋时也没有制造什么合理的理由。所以,按当时的逻辑,孙权夺了荆州,就算胜利,没必要捏造什么“借”的舆论。
但是,即使是当时的强权时代,名义上的荆州还是归属朝廷册封的荆州牧,而刘琦死后荆州牧是刘备,东吴为了不给后世留下撕毁同盟、偷袭荆州的名声,杜撰出借荆州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三国志》为何只在吴传中记载有借南郡一说,在蜀传中却只字没提呢?就连刘备当上荆州牧吴传蜀传记载也不相同,所以吴国史官为了美化夺荆州一事而加上“借荆州”一说也确实合情合理。
之后刘备又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给了孙权,要是东吴真是重视同盟深明大义,便可就此罢手,唇齿相依,不在进攻荆州,而事实上东吴还是趁机偷袭了荆州,所以说可见东吴早就惦记荆州全郡,并很有可能编造出“借荆州”一事来说明东吴是有理有据的取回荆州的。
这理由是存在的,就是偷袭荆州在东吴内部可能有人反对。至少有两种人。一种是如鲁肃那样有着长远战略远光的高人;另一种则是反对在偷袭荆州后不得不向曹魏称臣的武将。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其实要是仔细地了解,你会发现很多得趣事的,因为这个事件涉及的东西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当时的局势很乱,战略背景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简单,要是我们对历史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本网站,以后跟着历史随心看的小编阅读更多关注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