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1741年,山西省按察使给乾隆递了一道折子,乾隆看完不敢批示

2022-05-14 11:32:09 历史 西山诗家国(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c 繁体
A +  A -

女子,萨哈谅,当地人,折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随心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741年,山西省按察使萨哈谅,给乾隆递了一道折子,汇报当地人的“娶妻”风俗,乾隆看完后,竟迟迟不敢下笔朱批。200多年后,萨哈谅的这道折子,也因此被收藏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那么,当地到底是什么样的娶妻风俗竟让乾隆不敢批示呢?

萨哈谅的折子原文是这样的:

“晋省浇风,凡民间婚娶不以处女为重,反以再适为良。以为处女不能亲操井臼,再醮者已知治理家务,是以民间贫苦之家,公然嫁卖其妻者有之。或妻不安其室,忍弃前夫,而再适者有之。彼温饱之家,不思礼聘闺女,反不惜多金购买有夫之妇,以为得计。”

萨哈谅的意思是说:

皇帝啊,这边的民风太浮薄败坏了,民间富家男子娶妻,居然不重视大姑娘,反而争相娶二婚的女子。经过微臣一番细致、深入地考察,发现他们这么做,竟然是嫌弃初婚的女子不会做家务,所以才把二婚女子当作宝贝!”

“那些富裕的家庭不明媒正娶初婚的姑娘家做儿媳妇,反而不惜花大价钱购买有夫之妇!这样一来,就败坏了当地的风气,很多穷人公然出妻,获利颇丰,且有专门操此职业者,只因这些妇人嫁过去之后,就能做家务,深受有钱人的青睐。”

在折子的最后,萨哈谅请示说他已经“规劝”当地人不许再这么做,但要不要上升到律法的地步,还得请皇帝陛下明示?

按照大清律,男子出妻必须满足“七出”的条件。

当地富人家庭争相以娶“二婚女子”为荣,这就导致很多穷人擅自“出妻”。虽然不合法,但打击穷人出妻却不能根除陋习,最好的办法是严令那些富人不许娶二婚女子,以从源头上遏制这一陋习。

古代社会,人们将女子的贞洁看得十分重要,特别是那些重视家风、传承的富人家庭,他们怎么可能普遍性的以“娶二婚女子”为荣呢?这很不合情理啊。

这个折子是不是萨哈谅的片面之词呢?毕竟他身居高位,很可能道听途说而来。

比如,当地人于1735年编成《山西通志》,在讨论婚俗的时候,就没有提到萨哈谅所说的陋习,而是这么说的:

“女子白髻而妖服,不蚕不织。迩来竞尚奢靡……婚娶重财。”

这段文字透露出一个最重要的讯息:即女子喜欢打扮自己,不从事生产;当地人特别讲究彩礼,争相攀比!

地方志,一般来说代表的是官方意见,和事实出入不大。而且,这部《山西通志》编纂距萨哈谅写下那封奏折的时间,只相隔6年,并不太远,风俗变化不可能短期内如此急剧。

因此,后人据此和萨哈谅的折子相比较,得出一个令人唏嘘的结论:

由于当地未嫁的女子喜欢打扮,花费甚巨,且不事生产,这就导致那些当地的富人家庭看不惯,不愿把她们迎娶回家。所以,他们宁可给儿子娶一个二婚的、会操持家务的妇人,也不愿娶一个喜欢打扮的大姑娘入门。

须知,作为按察使,萨哈谅撒谎的可能性很小,毕竟,上报风俗并不会危及他的官位与性命,他又何必犯那欺君之罪呢?

世风移俗,请问,如果你是“乾隆”,又该如何下这道朱批呢?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女子   萨哈谅   当地人   折子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