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楼梦|秦钟是其姐秦可卿的副影,也是影射光宗的副影(4)
2022-07-04 10:27:2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第三点:国本之争。
明朝皇帝,除开国者朱元璋享年七十、篡位者朱棣六十四外,没有活满一甲子的,嘉靖1507年9月生,1567年1月(嘉靖四十五年腊月)死,虚岁六十,万历十岁继位,做了四十八年皇帝,享年五十七,已经是长寿的排名第四,其他好多是三十岁左右就一路向西了。关键是万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活多久啊,所以明制皇帝一登基,先干两件事,一是给自己造陵寝,二是立太子甚至立太孙,总之一句话,随时作好了牺牲的准备,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龙床!
明神宗正宫皇后没有子嗣,众多嫔妃中对郑贵妃尤为宠爱,万历十二年,产下皇二子朱常溆,可惜夭折,万历十四年郑贵妃又生皇三子常洵。随后郑氏便更进一步晋封为皇贵妃,并借机乞求明神宗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自己则做皇后。两人一本正经的私下订立合同,并在道观立誓。可惜在律师看来,该合同无效,因为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实体上讲,都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强制性规定。
从程序上讲,你是皇上,你在皇宫想宠幸谁那是你的权利,是你的私生活,你的小弟弟你作主,但是你立太子,就不是你一个说了算的,那要得内阁同意,不然封驳;从实体上讲,朱元璋读书不多,却特喜欢照书生病,他根据儒家礼法制定了祖宗家法,皇位传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后所生为嫡,可是皇后肚子不争气,没生儿子,生没生女儿我没考据,但那个混账年代,即使有女儿,也是没有继承权的,那就只能让身为皇长子的朱常洛来干。
万历的承诺,明显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势必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机。朝中大臣不干了,闲吃萝卜淡操心,担心郑氏谋立皇三子,损害国本,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前赴后继,争先恐后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但明神宗皆置之不理(留中不发)。满朝大臣直急得上蹿下跳,恨得咬牙切齿,说得吐沫横飞,争得面红耳赤,吵得昏天黑地,撞得头破血流,打得皮开肉绽,痛得死去活来,但万历就是无动于衷。逼急了吵烦了,开始学他爷爷,老子不上班了,不但不上班,还谁也不见。
万历不但不立太子,甚至不让朱常洛启蒙读书,这在普通人家都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家庭六岁发蒙,有的更早,万历的老师张居正十二岁就取得了生员的资格,当然那是神童,学霸,吴梅村估计也是同款。拖到万历二十二年,再也拖不下去了,十三岁的朱常洛才开始读书识字,且万历为朱常洛读书事专门发诏令说:“一切恩礼俱免杀”,也就是说,不是以太子甚至是王爷的而是以普通子弟的身份读书(本该如此)。吵吵闹闹到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烦不胜烦的皇帝终于宣布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封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争国本事件最终落下帷幕,众大臣总算功德圆满。
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另外顺带敲打整治了 “东林党”。但事件余波未平, 万历三十一年,就因为有谣言说万历皇帝想要换太子,矛头指向郑皇贵妃,结果皇帝株连逮捕者甚众。到了万历四十一年,又有进言,说郑皇贵妃以及福王将要谋害皇太子,结果皇帝仅仅是让福王就藩,但又被郑贵妃暗中阻止了。
到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竟然发生了匪夷所思的梃击之案: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伤及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内官韩本用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事发过后,张差供认系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指使,郑贵妃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撒娇。但是太子差点遇害,朝议汹汹,为正确引导舆情,皇帝无奈,说这件事最好是你自己向太子争取谅解。郑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回拜。
最后,神宗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癫奸徒为罪名,杀张差于市,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六月,明神宗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部永久封号禁言,案件遂无从查起。史称“梃击案”。
回到《红楼梦》书中来,也就前文介绍完秦可卿后,紧接着写送秦钟上学的事,秦业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这里还要援引几条批文,甲戌侧批二条:“为天下读书人一哭。”、“原来读书是终身大事”,甲戌双行夹批一条:“……是特为近日守钱虏而不使子弟读书之辈一大哭”,正文最后以诗作结:
早知日后闲争气
岂肯今朝错读书。
后又附一条甲戌侧批:“这是隐语微词,岂独此指一事哉?余则谓读书正为争气,但此“争气”与彼“争气”不同。写来一笑。”这里明说了不只是指读书“一事哉”,不就是明示了争国本立太子与不让朱常洛读书两者互相牵连这一事件吗?读书就是争气的一部分,只不过争的是立太子这样的国本大“气”!
书中很多重要人物都有副影,如袭人于宝钗,小红于元春,而秦钟实际就是其姐秦可卿的副影,其读书争气就是影射朱常洛读书和争国本案;而秦钟也是贪于色欲而得病早逝,也暗寓明光宗在位即因放纵色欲而致驾崩;文本细读还可以发现,前文明明说到秦业家道艰难,连二十四两贽见礼都要东拼西凑,可是到秦钟临死之时,竟然“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事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这同样也是自相矛盾之处,也同样是借此暗示读者,秦钟也是影射光宗的副影。
我在另外的章节还将专门论述,宝玉确是如很多专家所言寓传国玉玺,也寓大明江山社稷,所以书中凡有与宝玉有亲密关系或行为的,皆影射其曾经是帝王或者有觊觎之意。而书中宝玉与秦钟的暧昧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除第九回因争风吃醋大闹学堂外,还有第十五回,秦钟与智能儿在馒头庵偷腥被宝玉按住,秦钟笑道:“好人,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账。”一时宽衣要安歇的时节,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欲盖弥彰了,而批语更是说:“以前二字称智能(指秦钟向智能儿求欢时叫好人),今又称宝兄,看官细思。”“忽又作如此评断,似自相矛盾,却是最妙之文。若不如此隐去,则又有何妙文可写哉?这方是世人意料不到之大奇笔。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故特因此二三件隐事,指石兄之未见真切,淡淡隐去,越觉得云烟渺茫之中,无限丘壑在焉。”
向智能求欢叫智能好人,又叫宝玉好人,这笔账还不清楚?而第二天,宝玉又千姐姐万姐姐的央求凤姐,得以继续和秦钟在馒头庵住了一夜。而秦钟在死后被小鬼放回魂魄后见到宝玉,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就是影射朱常洛等着做太子、做太子等着登基的时间太久,两个十九年,而掌控玉玺的时间却太短,只有一个月,故叹息机会怎么不早一点到来?
还有学者指出秦钟又含“警钟”之意(持此论的有粤先生、文尚读书、萍笙赏红楼等),故表字“鲸卿”。康熙字典说鲸: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鱼,鲸鱼击蒲牢,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其声大者,故作蒲牢於其上,撞钟者名为鲸鱼。也就是说,光宗的无常命运,为大明敲响了警钟,所以临终时对宝玉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我是高度认同的。
原作者:茶律侃红楼,一个专门研究红楼的公众号!,欢迎更多共同爱好者关注!由历史随心看网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