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揭秘红楼梦|秦可卿死得突然,天子命丧“红丸”,过程惊人吻合!(5)

2022-07-04 10:33:09 历史 茶律侃红楼 °c 繁体
A +  A -

第四点:红丸迷案。

秦可卿起病突然,且来势汹汹,死得迅速。书中表述时,又先安排了贾瑞和林如海的死,以至于周汝昌老前辈按图索骥,得出秦可卿病了一年多才死的结论,其实要这么算账,岂止一年多,应该是两年多,第一年秋生病,第二年春贾瑞死,同年底林如海病,第三年九月初三林如海死,期间前后秦可卿死,贾琏安排完林如海丧事带黛玉回来,秦可卿丧事毕,凤姐得意洋洋向贾琏吹嘘自己如何协理宁国府。这其实是完全合不上榫的,其原因一是作者故布烟云,二是在长达百年的众人集体接力创作中不断增删修改,难免出现前后矛盾之处,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所以,要根据描写本身来揣摩原作。书中先写贾蓉问医生“这病与性命究竟有妨无妨?”医生交待:“大爷是极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后来又写到了(十二月)初二日,(凤姐)吃了早饭,来到宁府,看见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那脸上身上的肉全干了……秦氏说道:“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凤姐出来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他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凤姐回去后,贾母道:“你看他(秦可卿)是怎么样?”凤姐儿说:“暂且无妨。精神不好呢。”贾母听了,沉吟了半日,因向凤姐儿说:“你换换衣服歇歇去罢。”

这实际上已经明明白白的交待,秦可卿就是开年春天病故。书中此后下文也再无相关描写,直到下回一开篇,就是秦氏托梦,魂归地府。哪里扯到三个年头?

第五回秦可卿出场时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健康人,带宝玉去午休,没有一点有病的样子吧,如果有,贾母王夫人也是断断不可能交给她去照看的,对不对?第七回写宁府专门请凤姐去做客一天,秦可卿全程接待,当然也是好好的,有说有笑,还介绍弟弟秦钟正式出场,陪凤姐玩牌至掌灯时分,没有一丝病容倦容。

“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玩了半夜,回来好好的……”可是第十回就从尤氏见璜大奶奶时口中说出生病,紧接着又告诉贾珍:“……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里这群大夫,那里要得?……”贾珍说道:“可是。这孩子也糊涂……我正进来要告诉你,方才冯紫英来看我,他见我有抑郁之色,问我是怎么了。我才告诉他说,媳妇忽然身子有好大不爽快,因为不得个好太医,断不透是喜是病,又不知有妨碍无妨碍,所以我这两日着实着急。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上京给他的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这么看来,竟是合该媳妇的病在他手里除灾亦未可知。我即刻差人拿我的名帖请去了……等这个张先生瞧了再说罢。”

次日那张先生来,开了一个处方。我不是医生,中医更不懂,所以前些年阅书至此,都是跳跃而过,现在受了刘心武教授细读文本的启发,加上红楼梦批语里说过:无一字闲语。想到光宗死于著名的红丸案,就耐着性子看那处方,琢磨有什么蹊跷没有。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处方最后十三个字为: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而贾蓉看了药方也说:“高明的很。”显然暗示读者说对了病根。引者,中药之药引子也。鲁迅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就说到其父亲吃的什么药要用什么千年何首乌作引子。

大家仔细想想,这里的药引子,其实就是病引子,故处方中也无药引二字,单单只写:“引用”。那引子是什么呢?建莲子,七粒;红枣,二枚!红枣二枚者,红丸二粒也,这个很容易就对上了,那建莲子是什么呢?就是枯莲子,大家知道,红楼梦中最爱用谐音寓人寓事,贾雨村寓假语存,甄士隐寓真事隐,冯渊寓逢冤,娇杏寓侥幸,元迎探惜寓原应叹息,我个从认为还应该寓袁(崇焕)应叹息,这个开方子的江湖游医叫张友士,也就是寓“有事”,此处不展开另文再议。那建莲子呢,是不是可以谐音“见怜子”?我见犹怜的女子,是不是寓绝色美人?建莲子七粒,不就是七个我见犹怜的绝色美人?去心,就是去幸,皇帝自称曰朕,生日叫万寿节,死了叫驾崩、宾天、龙驭上天,吃饭叫进御膳,睡女人也有个好听的专称曰“幸”。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完整的理解不就是一夜连幸七个美女?又吃了两粒红丸?

明光宗登基之日,“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但是因为宿敌郑贵妃承认败选,送了八个大美女给他作登基兼生日礼物,压抑多年后终于扬眉吐气的朱常洛照单全收,夜夜宠幸最终命丧红丸。朱常洛八月初一举行登基大典,八月初十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据《国榷》记载: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罪惟录》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泰昌朝记事》上记载:“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每天都过性生活已经过头了,还一晚上连幸数人,必然是借助了什么春药无疑,这么折腾下来,不生病才怪呢?这就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问题又来了,史书上记的是连幸数人,不是七人啊,怎么药方是建莲子七粒?这就有一个解释,中药处方各物必须要有精准数量,而不可能写几粒。红楼梦是以小说寓历史,有些东西就是按当时的传闻记录,不可能全部精准,真正的史书也有有意无意的差错,何况小说?红楼梦书中影射的有些历史,至今还是迷案,何况当时远离京城的作者?比如建文帝出家,袁崇焕案,还有清初三大疑案之太后下嫁,这些大事红楼梦中都是有影射的,但是你能考据出建文究竟出家了吗?在哪里出家?袁崇焕究竟冤不冤枉?孝庄太后究竟下嫁了吗?就是你今天考据出来了,你能认为作者当时的影射就不正确吗?

再有,我以后要谈到的,清虚观张道士说到的四月二十六做遮天大王的圣诞,影射的就是李自成北京仓皇登基的闹剧,但是日子一样错了三天,实际日期是二十九,在那个年代,你能要求远在千里之外的作者做到毫厘不爽吗?光宗得病,当时民间流传有一个说法至今:一夜连幸七女。那不就对了吗?对这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你能要求作者去核实当天晚上朱常洛究竟睡了多少个宫人吗?准确数量是不是七个?即使拿这个问题向躺在地宫里的光宗本人去核实,恐怕他除了悔青肠子,紫涨脸皮,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处方说过了,说诊疗经过。红楼梦里借尤氏的口说了:“现今咱们家里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

这里面透露了如下几个信息:一是家里医生很多,诊断用药都是集体商量,二是医生很殷勤,三是贾家不相信这群医生,四是药方没有效,“倒弄得一天换四五遍衣裳”。前三点好理解,皇家太医不少,为皇上治病当然是谁也不敢马虎,又不敢独断,但是没有效果,并且光宗严重不相信太医集团,认为他们就是一群带货的骗子,今天板白根,明天荷花清瘟,药引子推荐什么牌子的狗奶。第四点就要稍微琢磨一下,为什么吃了药反让病人“倒弄得一天换四五遍衣裳”,这不就是严重腹泻吗?而且这腹泻不是病人本来症状,是吃了医生开的药后导致。

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非医出身的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导致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这和秦可卿因吃药后腹泻一天连换四五遍衣裳,不是一模一样吗?

然后又是非医出身的李可灼进献红丸一粒,“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这不就是红楼梦中写的,本来已经不思饮食的秦可卿,“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克化的动似的”,前文已经说了,红枣者,红丸也,那枣泥馅的山药糕,不就是说吃了一粒红丸吗?然后思进饮食,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一再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不仅仅是个病人,更是大明至高无上的领导,他坚持要再服一粒。然后,终于就没有然后了……

八月初一登基,九月初一驾崩,一个好好的正常人,因连幸数人得病,不相信太医相信外行,先吃错药导致严重腹泻,又因红丸两粒一命呜呼,这一月天子得病和治疗的过程,迅速死亡的悲剧结局,和书中对秦可卿的相关明写暗寓,是不是惊人吻合呢?不用惊讶,因为这就是作者照着葫芦画的瓢。唉,不对呀,光宗是连幸数人致病,书中没有说秦可卿干过这个啊?不急,且看下文。

原作者:茶律侃红楼,一个专门研究红楼的公众号!,欢迎更多共同爱好者关注!由历史随心看网站转载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