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能够成为清朝支柱?关键在有一支军队,还采用洋人武装_支柱
2020-07-20 19:28:51 历史故事 冷兵器研究院 237°c 繁體
A + A -原标题:李鸿章为何能够成为清朝支柱?关键在有一支军队,还采用洋人武装
李鸿章是我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能够起家主要原因之一就有一支军队——淮军,但是最初淮军号称“叫花子军”,李鸿章是如何将淮军变成后来中国最强的军队之一的呢?其实这里面关键在于他在武器装备上的努力。
罗尔纲先生认为“李鸿章毅然把从前淮军营制所用的小枪、抬枪逐渐的改换洋枪,并把土铸的劈山炮换了西洋开花大炮”,并认为“淮军改用西洋兵器实受常胜军的影响,而淮军战胜太平军亦由于兵器的优良”,而樊百川虽对于淮军颇有微词,但是也承认淮军是“中国的第一支半殖民地近代武装,”并点破李鸿章所部迅速改换装备的机缘之一“李鸿章既然一到上海,就表示对洋式武器的极端羡慕,上海又是洋枪易购之地,一个月后且已署理江苏巡抚,有权可以提拨上海军晌,其实际采用洋式武器,自然也会甚为积极。”
李鸿章力求用西式武器装备他的部队,对清朝镇压太平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淮军的战斗力有助于上海的防卫,并且使向西进攻成为可能。李鸿章所部在安庆之所以能够达到湘军成军的装备标准、能够较快地掌握其火器使用与相关技战术,迅即成军东下的原因即在于所部鼎、庆、铭、树各枝营头在团练阶段即已经初步装备了较为原始的火器装备,而在装备与物资供应方面与曾国藩所部湘军有了初步的军事关系。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李鸿章致潘鼎新函扎中即有“火药三百斤、火绳三百盘、喷筒一百个,聊资接济”语,这份信函实际上是李鸿章招徕潘鼎新所统团练、欲使之简练所部成为一营“帅意将令阁下照湘军营制,募练五百人,其口粮与张山樵之淮勇一律”;所以这封信能够透露出当时潘鼎新以及当时与之相似的团练装备情况:“所虑楚军不用长杆火器,专用抬炮小枪;轻重大小,毫不参差;步伍连环,须有约束;阁下所部未必即能降心相从耳。”’李鸿章顾忌的潘部执行楚勇营制最大的问题即在双方火器装备上的不同。
如果不熟谙清军制式火器使用火药、火绳的规制与大致情况,则对于李鸿章所拨发给潘鼎新火药数量透露出的潘部火器装备情况难有所体会。“军中利用,火器为先”,清朝素重火器的使用与装备,在没有办法购到西式先进后膛火器的情况下且在所接触的西式火器又不够先进的情况下,咸丰承认“铜帽枪实为利器之最、尤利于风雨,现在军营能否购买应用,著传知吴健彰酌量筹办,虽不甚多亦可,若无风雨时用之、固觉捷便,然出枪太多、内有药渣堵塞火门,尚不如火绳可百发百出。”
曾国藩更自承所部湘军师法绿营,“湘勇枪炮系照绿营兵丁之法,但演放视绿营更勤耳;阁下由绿营行伍出身,贵部亦多由兵丁出身者,于操演枪炮必系内行。”李鸿章所拨物资里面没有轰药、而轰药的加工技术较之普通火药更繁杂、成本更高,军前难以制造,故而曾国藩所部并未能够区隔制造,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荃的信札中谈到此事时以为“抬小枪之药,与大炮之药,此间并无分别,亦未制造两种药。以后定每月解药三万斤至弟处,当不致更有缺乏,”故而李鸿章拨发潘鼎新所部的火药亦只是一种的原因自明,并非李鸿章薄于团练、或者潘部装备上的问题。但即使如此,李鸿章所拨火药也相当于鸟枪施放万出的数量了;而同时也可窥见潘鼎新所部团练在实战中颇多依赖鸟枪,其作战能力与经验己经不是普通民团所可媲美的。
尤其是后来李鸿章接受了戈登常胜军的全套装备之后更是一跃成为最强的武装,可以说李鸿章的崛起关键就在于得到了先进的火器。
参考资料
【1】李鸿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