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军到杂牌再到嫡系主力:“虎贲”第57师的番号由来和抗日历程_余程万
2020-08-08 22:42:59 历史故事 军事史林 °c 繁体
A + A -国民革命军第57师组建于1930年9月,彼时已经投靠北伐军的安徽军阀陈调元,奉命以投降的孙传芳“五省联军”和张宗昌“直鲁联军”的各一部整合成师,辖两旅另一团,属于杂牌中的杂牌,战斗力也是稀松。次年施中诚率领的安徽警备旅(原山东警备旅)调入建制改称169旅,该师的整体面貌才稍有好转。
剧照
陈调元失势靠边站以后,第57师师长阮肇昌靠上了黄埔嫡系大员陈诚,不仅保住了部队番号,还于1935年被选为第一批“调整师”(所谓的德械师),并且是首批10个师里面唯一的杂牌,这可是非常了不得的一次“走后门” ,所以第57师的装备从那时起是全国一流的。想来时任陆军整理处长的陈诚在其间起了很大的作用,顺便也是为了显示“嫡系杂系一视同仁”。
抗日军兴,第57师奉调参加淞沪会战,期间第169旅旅长施中诚擢升师长,这个保定军校毕业生出身于张宗昌的军阀部队,在黄埔系军界内部也没什么靠山,所凭借的就是带兵兢兢业业和作战死打硬拼,在1938年的武汉会战中也表现不俗。装备精良并且服从指挥,这样的部队肯定是各方都喜欢的,遂于1939年初被转隶给第74军,成为该军的第三个主力师。
剧照
在1939年的冬季攻势中,施中诚率部作战卖力,屡挫日寇,让军长王耀武很是欣赏,但是第74军毕竟是黄埔嫡系,各师主官肯定要换成黄埔生,加之施中诚的军界资历又实远在王耀武之上,权衡再三,老王保举施中诚升任第100军副军长离开了74军。于是1940年初,黄埔一期余程万接掌该师,成为第57师第四任师长。
余程万属于被耽误的选手,黄埔毕业后没有选择下到野战部队,而是先后在海军和军工系统做政工干部,大大影响了职务升迁。1934年正式下到部队才当了个杂牌军团长,而这时候他的一期同学基本都是师长或者旅长了,所以一直到1940年才混上了主力师长,而他的顶头上司王耀武不过是个三期生。
剧照
第74军此时被称为“三五部队”:下辖第51、第57和第58师,1941年初被确定为军事委员会直属的“攻击军”,驻江西高安一带整训,然而训练刚刚进行一周,苏械还没有来得及换装,就赶上了日寇驻南昌第34师团、第33师团等部奔袭上高。因为上高当时是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的指挥部所在地,是与南昌日军相对峙的赣北重镇。为贯彻“后退决战”的战役方针,罗卓英请调第74军作为会战主力,死守上高城。
在抗日最精彩一战的上高会战中,由于军属第51师奉命增援战场南线,实际负责守城的只剩下第58师和余程万的第57师。面对整整一个师团鬼子的疯狂进攻,第57师防守不动如山,硬是将日军大贺茂中将之第34师团顶在了上高城外三天三夜,而随着南北两路日军的溃败,第19集团军完成了对中路日军第34师团的战术合围,中国军队发起总攻后,大贺茂仓皇突围率残部狼狈逃回南昌,折损不下10000余人,是为“上高大捷”。
剧照
战后第57师被授予了“虎贲”的荣誉番号,要说这个名词可是很有历史了,它源于西周时间精锐武士的称号,《孟子》中有“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一说,确实是对精锐部队最好的赞美。不过要注意别走进一个误区,“虎贲”只是第57师的荣誉番号,而非整个第74军,余程万对此也是欣喜异常,不久全师官兵通通佩戴“虎贲”臂章。
第57师不负这个古老的精锐番号,两年后的常德保卫战中,余程万率全师8529名儿郎对阵30000多日寇,苦战两周歼寇如麻,会战结束时全师已不足400人(跟随余程万成功突围的83人,城内废墟里尚余300多人),用几近全师覆灭的代价,打出了虎贲的气势和第74军的威名,让日本人闻之胆寒。
剧照
1945年,民国著名作家张恨水根据57师在常德保卫战中的事迹,出版了《虎贲万岁》一书,从而让第57师名扬天下,余程万特地派人送来一笔相当丰厚的润笔,但是张恨水拒收。抗战胜利后第74军驻防南京,余程万终于成功送给张恨水一件礼物:一把缴获的日本战刀。
因为这部书曾給余程万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那就是一位苏州美女因书而仰慕,成为了余程万的第二任妻子。
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