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身后站着强大的诸葛亮,为何还不开窍?_刘禅

2020-05-22 15:05:10 历史故事 趣看历史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身后站着强大的诸葛亮,为何还不开窍?

古今兴亡事,朝代的更迭如潮涨潮落,五千年的中国史,建立又被推翻的国家不下几十个 。在三国争霸的时期,刘备与刘禅父子一个是开国先主,一个是走向亡国的皇帝;一个辛苦奔走戎马一生,建国在位三年期间,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个在位四十一年并无建树最后将祖辈打下的基业拱手相让。也因此而被后人称为是“扶不起的阿斗”。

有件旁人看着好笑又有些惨兮兮的事,当时刘备还在小沛努力创业时,有一天曹军突然打来,刘备当时想着打不过只好仓皇逃走,在逃亡过程中觉得妻儿是个累赘,根本帮不到忙还拖后腿,就带着将领抛下了老婆和当时正在襁褓中的婴儿,那个婴儿就是刘禅,如果不是赵云的保护,可能今天历史上就会少一个草包皇帝的记载了吧。虽说刘禅有过这样一段“被抛弃史”,但是他的名“禅”字“公嗣”其实都蕴含着希望他能继承父亲的才能与鸿鹄大志的美好愿望。在刘备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成功创业后,就开始有意要培养刘禅做他的继承人了,才智无双的卧龙先生为主舵手,学富五车的伊籍为辅助,教授各种文化知识,更有卧龙先生亲笔摘抄的《韩非子》《申子》等各类教材,各位名师一对一为其进行辅导。除了文化课,刘备想着英雄该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才对,于是还帮他安排了习武课,进一步提高他的身体素质,刘禅曾经在距离成都县十五里的射山学习射箭,只可惜他的”武功”也从来没有派上过用场,当然,这也不排除他可能啥也没学到的可能性。对于这个儿子,刘备也是尽心尽力,可是最终成果究竟如何呢?在后来刘禅的统治期间倒也看不出个什么究竟,刘禅吃喝玩乐斗蛐蛐用不着什么文采,软弱无能也不能让我们从中得以窥视,暂且就有所保留,说他没有治世之才吧。但是,文采不佳是一定的,因为他平日的所作所为以及身上的气质,实在是不符读书人的“斯文”,实在是辜负了父母给予如此名字的期望。

刘备病入膏肓的时候,刘禅才年仅十七,年幼加上不学无术,实在不是个像样的君主,就只好将他托付给诸葛亮,也许当时刘备的意思是让诸葛亮当个园丁好好护养修剪还不成才的刘禅,将他日后培养成国之栋梁。但是诸葛亮聪明一世,却没有悟明白这个道理,但也许是因为对先主爱之过切,又或许是对和先主一起打拼下来的江山爱之过切,他挺身而出当了替刘禅遮风挡雨的大树,温室的环境致使刘禅并不能很快的成长。

刘禅说不上是个昏君,只是无能而已,因为他在位初期除了吃喝玩乐便什么也不干,所以他能被人说道的污点也不多,无非也就是胸无大志、拱手让国和乐不思蜀这些,但他干了什么让人痛恨的恶事吗?那倒也没有,后人对他更多的是叹不成器,因为他在君主的位置上却没有什么成绩,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更加严厉,如果他是个普通人,遭受的诟病也不会那么多。平时朝政上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来操持,在朝堂上的人事、政策是诸葛亮想出来的,在外的调兵遣将也是诸葛亮安排的,奏折更是一度在丞相府进进出出的,连大臣来商议要事时常是还未来得及做陈述就一律被刘禅打发去了丞相府,当时诸葛亮几乎一手操办了所有的事。刘禅是无比乐意诸葛替他承担政事的,因为他无才无能更是无心于打理朝政,甚至连生活上的吃喝拉撒也没少让诸葛亮操心。也亏得诸葛亮心眼实诚,在丞相的位置上鞍前马后鞠躬尽瘁,刘禅称诸葛为一声“相父”,诸葛这一生也都像父亲一般照顾着这个不成器的小子,这一对也是历史上较为奇葩的没有出现两虎相斗,没有出现谋权篡位的一对臣强帝弱的搭档。

只是诸葛亮的劳心劳力终究还是没能把刘禅抚养成才,“扶植”一词终究要归于“植”才是,可刘禅不仅没有学会扎根,甚至连自己独立的主干都失去了,成为了失去依靠便只会匍匐的藤蔓。诸葛亮最终是病逝在北伐中原的路上,一带忠臣与谋将的拼搏就此落下帷幕。诸葛亮去世后,朝廷相当于是没了主心骨,在位那么多年却不曾办过什么好事的刘禅也是赶鸭子上架不得已接手了政务,尝试了一段时间的当家做主的滋味之后,刘禅就发现还是以前没心没肺的日子来的舒坦,于是对朝政就听之任之了,把事情又全部推给了大臣,甚至后来开始听信宦官黄皓,刘禅的无能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刘禅在位期间从没有上过战场,放眼群雄拉锯的三国,哪一任君主不是极力厮杀争夺领土的,他呢,只是躲在皇宫里,不管国家以后该怎么发展,也不想国家的存亡,他大概是历史上真正做到了及时行乐的皇帝吧,心眼这般大,若是生在和平年代的百姓家也是一种福气,可是作为君主,他实在是太失败了。

因为刘禅既不懂军事又任由黄皓瞎忽悠,调兵遣将跟移家具一般儿戏,耽误了姜维打仗,最终魏国的军队打到了家门口,但是在当时仍然是有蜀国的爱国将领请求背水一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只是刘禅决意投诚,反驳了他们上陈杀敌的请命,不动一兵一卒便将一个国家送了出去。再到后来姜维死后,光复蜀国已经没有了希望,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就这么被刘禅随随便便地付之东流,每次看到这段历史,仿佛耳边还萦绕着“臣等正欲战死,陛下何必先降”的无奈与痛心疾首,眼前是前人的无尽叹息,这段历史酝酿了这么久,终将成为意难平。

刘禅降国后就被接到了洛阳并受封为“安乐公”,接着又被邀请了司马昭的“鸿门宴”。在一次饭桌上,司马昭可能为了试探刘禅是否还思念故国,也可能是为了故意找麻烦,特地安排了刘禅家乡的歌舞然后问他,看着熟悉的舞蹈,有没有什么异样的感受?刘禅也是心大,笑着回答还表现出一副很陶醉欣赏的样子。从此以后,司马昭就彻底打消了对刘禅的猜忌或觉得这样一个没有志气的人根本不足为患,从此就放任他待在洛阳,刘禅也成为戏看朝代更迭的观戏者,在洛阳城安逸地度过了晚年,活得要比他的敌人都要久。相比于同样的亡国主李煜,刘禅的心大倒是让他的亡国生涯也同样顺利安逸。

其实后人是很难考究当时刘禅的乐不思蜀究竟是大愚还是大智若愚的,这只有刘禅自己才清楚吧,后人的评说不管再怎么铿锵有力也只能归为猜测。只是无比感慨,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遭遇,我们只能说说这是历史演进中的必然之路吧!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何还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