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建馆藏民国文献数据库概况

2020-05-30 09:51:22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关键词]民国文献;数据库;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大学之一,其前身为1907年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建国以后,由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省研究院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建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并陆续汇聚了福建私立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几个主要前身校的藏书以及我校第一任校长陈宝琛的私家藏书等。馆藏民国文献主要来源于民国时期我校主要前身校福建私立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收藏,包含了“五四”前后国内各地出版的一批代表性报刊,及福建省内出版的刊物、图书,另外还有珍贵的前身校本科毕业生手写的部分毕业论文,是我馆特色馆藏之一。
  1 馆藏民国文献收藏与保存概况
  我馆馆藏民国文献中文图书近1.6万种,3.3万册(不含复本),中文期刊1558种6837册,中文报纸70种1067本,包括原版报纸l4种376本。特别是在教育类及福建地方文献方面尤为丰富,同时,我馆还存有民国时期出版的外文图书2万多册,外文期刊2000多种、8700多册,报纸42种7200多份,其中不乏罕见版本。
  民国文献由于正处于手工造纸向近代机械化造纸的过渡时期,受当时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工艺落后的影响,使得其纸张出现酸性强、质量差、保存期短的情况,另外,由于有些出版物是由个人、小团体或政党组织发行,非正规出版社出版,所以受技术和资金的影响使这部分文献易损坏,这是目前国内收藏民国文献普遍性的现状。我馆也同样存在这一情况,主要体现出民国文献普遍出现纸张发黄发、发脆、易脱页、掉渣,图书破旧不堪,读者每翻阅一次都加大了其损坏的程度,有的甚至于出现纸张完全碎为屑,根本不能再进行修复的情况。
  2 建立民国文献数据库的目的
  2.1 更有效的保护馆藏民国文献
  针对馆民国文献普遍出现的纸张发黄发、发脆、易脱页、掉渣,图书破旧不堪的现状,只有尽量减少民国文献因经常翻阅带来的损坏,才能延长其存世寿命。如何解决保存与利用的矛盾,方便读者使用,我们认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民国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逐步建立完整的民国文献数据库,是一个最佳选择。所有民国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后,读者可上网浏览,而不必翻阅原件,这样就使民国文献得到有效的保护。
  2.2 方便读者查阅使用
  我馆所藏的民国文献使用频率极高,即为本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文献资源,同时也为其他单位和远在海外、港澳、台湾的福建籍人士回乡寻找民国时期发表相关事件的文献和福建籍人士所写文献提供相关文献。然而就目前馆藏民国文献资料破旧不堪的现状,我们制定了民国文献外借、不能复印、只能在馆内阅读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使用,给读者查阅民国图书制造了不小的障碍,影响了读者的使用。而建立民国文献数据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读者只需有一台连通校园网的计算机,就能随时随地上网查询,提供远程信息服务。读者可通过书名、著者、主题词、分类导航等途径进行检索,方便又快捷,并且不受复本限制.一次可供多人查询,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2.3 丰富和充实图书馆电子与网上资源
  随着互联网与电脑的普及应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读者更加希望图书馆提供更多的网上电子资源。馆藏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丰富和充实了图书馆的网上资源,使之成为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网上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结合外购民国时期期刊篇名数据库及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校内外读者及福州大学城资源共享提供服务,同时也提高了民国文献的利用率。
  3 馆藏民国文献数据库特点
  为了更好的方便读者使用查询馆藏民国文献,提高民国文献利用率,我馆在现有人员与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制定了充分发挥本馆人员、设备及外部资源与力量,结合本馆馆藏实际,逐步建立各馆藏民国文献数据库,建成一个要马上挂到图书馆网页,为读者提供查询服务的原则,首先建立题录类民国文献数据库。其次,针对读者来馆检索查询福建地区民国文献量较大的特点,着力优先建立地域特色突出的民国文献数据库。再次,逐步建立全文类民国数据库,现在共有10个自建馆藏民国文献数据库提供服务,极大的方便了校内外读者。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