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袁世凯设置政事堂——1914年历史大事件

2020-06-01 09:36:21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袁世凯统治时期,废除责任内阁制,设政事堂以代国务院,成为总统府的办事机构,长官称国务卿。

  1914年5月1日袁记《中华民国约法》公布后,政府机构进行了重大改组。所设新机构多由前清制度脱胎而来,作派模拟帝王。南京临时政府所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遭到破坏。袁世凯公然说,他的地位和权力与《临时约法》毫不相干,而是清帝禅让给他的。袁记约法规定:“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对国民之全体负责”,不对任何民意机关负责。袁世凯意在建立独裁制度。

  北洋政府建立后,政府政事的中枢表而在国务院,实则在总统府秘书处,为改变这种局面,袁世凯于1914年5月4日撤销国务院和秘书处,在总统府内成立了政事堂。“凡一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议决施行”,这相当于前清的军机处。通过政事堂,袁世凯把行政权总揽手里,他下达命令原来钤用大总统印,现加“政事堂奉策令”之类的字样。而钤政事堂印,这颇似前清“内阁奉上谕”的文牍格式。政事堂设国务卿一人,赞襄大总统政务,承大总统之命监督政事堂事务。国务对大总统负责,对任何机关任何人概不负责。从而解决了大总统和国务总理的权限之争论,集权于大总统。

  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叟斋,直隶天津人,小官吏家庭出身。青年时代结识袁世凯,结拜为兄弟。此后,他考中举人、进士。由袁世凯保举,他先后担任练兵处提调、兵部侍郎、巡警部尚书、民政部尚书及东三省总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要职。民国建立后,他以遗臣自命,退居青岛,暗中参与袁世凯的各项重大决策,有“海滨宰相”之称。他一出任国务卿,总统府上下称他为“相国”。他与袁交往20余年,深知袁是玩弄政治阴谋的高手。袁在许多方面高他一筹。他上任之初,有人建议他发表施政方针,以慰国人之望。他表示为政不必多言,说:“往日阁员入阁之初,多所发表,而实质上则多一事不能行。今大乱之后,惟求休息,余既未敢多言,惟择其可行者行之,不可行者勿行。行而有成效者善也,否者即为恶也,视其结果何如耳。今纵讥余无所表现,余决不辞,或者各方面所以必须余出之意,即在此无所表见之中。”

  除国务卿之外,政事堂还设左右丞二人,地位略低于国务卿,职责为“赞助国务卿,预闻政务”,实则直接对袁负责,其性质类似前清“军机上行走”。袁任命杨士琦为左丞,右丞则由钱能训担任。另有政事堂参议林长民、曾彝进、伍朝枢、方枢、李国珍、许士熊、张国淦、徐佛苏等8人,负责审议法令,而不能预闻政务。政事堂直辖法制、机要、铨叙、主计、印铸、司务六局:“法制局局长施愚(后为顾鳌),机要局局长张一,铨叙局局长夏寿康(后为郭则罢),主计局局长吴廷燮,印铸局局长袁思亮,司务局局长吴笈孙。机要局和主计两局为新设机构,其余四局为原属国务院的机关。

  国务院存在时,总长主持各部政务,并预闻国家大政。按1914年袁世凯颁布的修正各部官制规定,各部“直隶大总统”,只有执行部务之权,而不能预闻政务;除例行公事得自行处理外,一切须经国务卿核准。因此,各部总长对于国务卿实为一种从属关系。各部总长为:外交孙宝琦,内务朱启钤,财政周自齐,陆军段祺瑞,海军刘冠雄,司法章宗祥,交通梁敦彦,教育汤化龙,农商张謇。以上各部长、局长,除汤化龙、张謇属进步党外,其余都是北洋派。

  政事堂设在总统府遐瞩楼(在勤政殿旁),为徐世昌赞襄袁世凯的办公处,故左为机要局,右为左右丞休息所。5月4日,袁世凯亲临政事堂训话,宣称“本大总统当与诸君以‘洁己自爱,开诚布公’八字共勉”,“以共挽狂澜,维持大局”。在动听言词的掩饰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会聚一堂,开始了“屈天下人奉一人”的新步骤。

  1916年5月8日,袁世凯迫于形势,仍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