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200多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概因抛弃了这个制度
2020-06-09 08:56:37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曾诞生过许多制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200多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概因抛弃了这个制度。
老话常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三国史上偏偏有那么一对亲兄弟,明明就是一个爹生的,却非要相互仇视和倾轧,以致让外人钻了空子,给一一击破,最后都不得善终。
相比较袁术,人们对袁绍印象更加好一点,而且在诸侯讨董的联盟军中,袁绍是当之无愧的盟主。
曹操、孙坚能和袁绍谈笑风生,刘备对袁绍毕恭毕敬,但袁术却相当看不起这位兄长。袁术跟曹孙刘三人比起来,算是酒囊饭袋,他看不起袁绍,只因为袁绍是父亲的小妾所生,而他袁术则是正妻所生,所以虽然袁绍年长,袁术的血统更加高贵。
相似的一幕发生在了《鹤唳华亭》,这部热播的电视剧中,皇太子萧定权地位受到了齐王萧定棠的威胁,萧定棠的势力并不比萧定权差,甚至作为父亲的皇帝萧鉴也谈不上对萧定权有多少好感。
萧定权如履薄冰,可萧定棠愣是机关算尽,也不能明目张胆表露取代萧定权的意图。
只因为,萧定权是嫡子,萧定棠只是庶长子。看来,“拼爹”在爹是一个人的前提下,就得“拼娘”了。
贯穿中国历史的“嫡长子”继承制
如果我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夫一妻”制,估计很多人,尤其是女同志,肯定想把我打死。中国女性几千年来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你视而不见,你太直男了。
别着急,中国古代穷人能娶到老婆就不错了,贵族虽然有很多配偶,但人家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三妻四妾”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
妻者齐也,只有她可以与丈夫平起平坐。妻子要靠三媒六证,明媒正娶,从大门进入,是夫家唯一的亲家。
小妾的来源就相对广泛,赠予、购买、俘获、妻子之媵(yìng婢女)等等。如果赶上了好时候,妾也可能上位为妻,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妻与妾的差别更多的体现在他们的孩子对父亲家族财产的继承权。
只有妻子的儿子具有继承权,小妾的儿子是不具备的。
由于家族权力财产只在男性之间传承,扩展到上层建筑,夏、商、周的君王继承莫不如此,但是也有区别。
商朝前期是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做家长,武丁之后才确立了父死子继,结果骨肉相残伴随始终。周朝吸取教训,比父死子继更进一步,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就是妻子生的大儿子。妻子生的其他儿子叫次子,小妾生的叫庶子,次子和庶子统称余子。
除非正妻没有子嗣,那么才会考虑到庶长子。
可以说,当中国古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后,萧定棠这类人的悲剧就注定了,要想当皇帝,非得加倍努力,再加上时运不可,必要的时候甚至要铤而走险,发动宫廷政变。
这个制度在皇权上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朝代君主们为自己挑选接班人时候大都沿用这个制度。
作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而最有权势和地位的是皇后,其余的都是妃、嫔、贵人等。
甚至有些女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皇上。一般的情况下,皇帝的嫡长子,也就是皇后所生的长子了!他将成为太子,一般在皇帝驾崩了以后,他将继承皇位!
这个制度影响到底有多大呢?举个例子吧!
当初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可他偏偏将皇位传给了白痴儿子司马衷,最终导致西晋王朝的覆灭。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司马衷是他的嫡次子(嫡长子早死了)。
最厉害的是朱元璋,明确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他在大儿子朱标死后,根本不在其他孩子里面挑选太子,而是直接传位于长孙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的一个接班人选拔制度非常的不合理。仅仅是因为出生的不同,就导致自己无法正常地继承皇位。
这对于其他的皇子们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此外,即便这太子的母亲是皇后,让他的身份看起来比较高贵。但是这也不能表明,他的工作能力,就肯定比其他的兄弟们更厉害呀!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确实是有些不公平。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却能够保证王朝的相对稳定。
嫡长子的母亲是皇后,而皇后背后往往代表着强大的势力,比如唐高宗李治,他妈是长孙皇后,舅舅是长孙无忌,背后是整个关陇集团。
这群势力对于嫡长子来说,是政权稳定的助力,对于其他皇子来说,如果他们继承皇位,这可就是国家的威胁了。
而且,这一种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皇子们之间手足相残的概率。如果真的是以皇子们的能力作为选择的标准,那么诸多皇子之间必定会展开更加惨烈的斗争!
特别是,我国古代的时候,多数都是以中原地区作为核心,建立起大一统的王朝的!像匈奴、鲜卑、突厥、羌族、蒙古等草原游牧民族,一直都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
如果以能力来选择接班人,那么皇子们和各党羽大臣们,就有可能将大量的财力物力,都用在内部消耗上了,致使国力严重的亏空。
而那些草原游牧民族完全有可能趁虚而入,夺取江山。那个时候,对于中原王朝,必定是灭顶之灾!
其实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发生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原本按照康熙的意思,他是想让皇太子胤礽继承皇位的!
原本,如果胤礽不做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那么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坐上皇帝的宝座。只是,胤礽太过于目中无人,败坏天理人伦,使得自己两次被废,这才引发了后来的九子夺嫡!
早学学咱们汉人,不就啥事儿都没有了?
综上所述,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封建社会来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继承制度,对社会稳定性有着很大作用。
“嫡长子”继承的不合理之处
虽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但我们却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秦朝的时候秦二世还有末帝子婴都不是嫡长子,两汉加起来一共有33位皇帝,只有7位皇帝勉强能算是遵守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唐朝一共有21个皇帝,但是只有两个皇帝勉强算得上是嫡长子。
宋朝一共有皇帝12位只有3个皇帝是嫡长子。
明朝有皇帝16位只有5个皇帝是嫡出。
清朝12位皇帝没有一个皇帝能和嫡长子扯上关系,勉强能扯上的也没有。
就拿李建成与李世民来说,二人“拼爹拼娘”都是一样,但李建成是长子,所以不出意外,李建成就是唐朝理所应当的继承人,李世民才不管这么多,简单粗暴做掉了李建成,自己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的那位表叔——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也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大哥杨勇。
可以说,真正的“嫡长子”想当上皇帝还是很困难的。
除了李世民、杨广这种不讲道理的“老二”,假如皇帝的正妻皇后生不了孩子,或者生的全是女儿,好不容易生个男孩子,一看是个傻子,比如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他可是妥妥的嫡长子。
这都给皇位争夺造成了变数。
皇位继承也不是皇帝一家说了算的,比如有时候会有外戚宦官专政,有时候还会有地方藩王对抗中央等等,这些行为都容易导致嫡长子继承制形同虚设。
当然,还有一种极端特殊的情况,比如乾隆皇帝,他活的时间不是一般的长,他一个人就熬死了他自己的所有嫡子,最后不得不选择庶出的孩子来继承皇位。
说句题外话,乾隆这还算正常,《天龙八部》里萧峰的那位结拜大哥耶律洪基竟然立下诏书,自己百年后,让叔叔耶律重元继承皇位,少数民族不讲礼法可以原谅,但是耶律洪基活了88岁,这位叔叔要想即位,恐怕得等到90开外了,你说人家能不反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