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一生不败,曾5万打败50万秦军,为何无缘战国四名将?_秦军
2020-01-12 00:03:09 历史故事 百家杂评 257°c 繁體
A + A -原标题:吴起一生不败,曾5万打败50万秦军,为何无缘战国四名将?
谈及中国古代真正的不败名将,除了我们熟知的杀神白起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这就是吴起!
吴起,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曾经用5万新练之兵大败50万秦军,整体能力超越白起。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辉煌人物,最终却无缘进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为什么呢?所谓战国四大名将,出自儒家萌学作品《千字文》,即“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此后约定成俗为战国四大名将,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颇,其中白起为四大名将之首!一个比白起更牛的战国名将,却为何名声不显?
吴起到底有多牛?
我们都知道战国七雄,那么谁才是战国第一霸,谁铸就了战国第一霸呢?答案就是吴起!
公元前412年,齐鲁爆发大战,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但因为鲁国内部不稳,吴起遭到猜忌,且他的主公季孙氏被杀,所以吴起就离开鲁国投奔了魏国,铸就了战国第一霸!
吴起来到魏国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连战连捷攻克秦国河西地区,最终占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陕西黄河沿岸地),设立河西郡,缺少了这一块战略要地,秦国就永无出头之日,二是吴起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战国第一支精锐,最终在公元前389年,吴起用新练之兵5万人,大败秦惠公的50万人,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
自此之后,魏国成为战国第一霸,起源在于魏国李悝变法,但关键起点在于吴起!
我们熟知的庞涓孙膑斗法,庞涓率领的就是魏武卒,曾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当时齐国、秦国、楚国都不敢轻易与魏国交战。当然,魏武卒最终覆灭于马陵之战,10余万人死去,导致魏国一下子变成了二流国家。
不过,魏文侯去世之后,吴起遭到魏国内部猜忌,于是又来到楚国。
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所谓令尹,就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一般是楚国贵族担任,吴起能担任令尹,显示了他的能力。
担任令尹之后,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简单的说就是依法治国、精简贵族官员、禁止私人请托、纠正官场不良风气等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迅速强大,率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率军向北能与不可一世的魏武卒扳手腕,甚至楚、赵两国联军还曾大败魏军。但毫无疑问,吴起变法得罪了一大批贵族,最终楚悼王去世当天,吴起就被楚国贵族刺杀,同时宣告楚国变法失败!
从以上介绍中可见,吴起是战国时代的一个超级军神。根据史料记载,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精通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成就惊人。尤其军事上,著作有《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既然如此,为何吴起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一,在个人私德上,吴起有二大缺陷。吴起曾在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但他母亲去世之后,却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而被曾申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妻子是齐国人,齐鲁大战时,为了表示不会偏向齐国而杀妻,显示吴起为了功成名就不择手段。
白居易评价这一段时指出,“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二,除了兵家之外,吴起最大的身份是法家,这一点非常关键!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用的都是法家这一套,思想源于魏国李悝。这就涉及到了道统之争,儒家对法家恨之入骨,自然不会给吴起好评价,所以可以看到后世对他恶评如潮,比如汉朝班固评价他“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等等。
2000年来,儒家一直掌握着舆论阵地,尽管军事上一生不败战绩辉煌,但私德有亏、法家身份的吴起,自然不如战国四大名将纯粹,也自然不会得到后世好评,不被儒家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也就不足为奇了。(儒法思想分歧很大,儒家厚古薄今,法家厚今薄古)
其实,以笔者观之,相比战国四大名将,吴起能力明显更胜一筹,不被列入反而是正确的,后世有人将他与兵圣孙武并列,这反而才体现出了吴起的真正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之际的改革派,基本都是法家,三位著名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都是法家代表,且都实现了强国目的。商鞅变法的思想成就,与此前的李悝、吴起密不可分。